章节

日中文化关系

摘要

尽管人们往往会用对立与战争来强调19世纪末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间的日中关系,但这一期间也存在试图弥补两国鸿沟、构筑友好关系的动向。这种关系动向之一就是文化事业(即文化交流工作,本文沿用日文用法——译者注)。本文所论述的“对支文化事业”可谓这种动向的先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提出了“新外交”理念,而对支文化事业作为日本构建对华新型关系的“王牌”,带着“高尚”的理念于1923年开始起步。 但是,这一工作很难说取得了成功,因为其并未对两国发展友好关系做出预期贡献。与此相反,笔者甚至感到在1930年代对立不断加深的日中之间,对支文化事业已经堕落为反映不断恶化之两国关系的政策。日本宣称与中国“友好”并推动文化事业,但在中国看来,怀疑其为“文化侵略”的想法根深蒂固。到1930年代末,对支文化事业更与日本对占领地区的行政结为一体,而事业起始时大肆宣扬的理念则被打个粉碎。

关键词

作者

〔日〕熊本史雄 熊本史雄 驹泽大学文学部教授。1970年生。筑波大学日语与日本文化学专业毕业。筑波大学博士课程退学,2012年获筑波大学博士学位。曾任外务省外交史料馆外务事务官、驹泽大学文学部副教授等职。主要著作有《近代日本公文书管理制度史料集——中央行政机关编》(编著,岩田书院,2009)、《大战期间的对中国文化外交——从外务省记录看政策决定过程》(吉川弘文馆,2013)等。
刘星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国际政治系副教授、系主任。1970年生。名古屋大学法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战后日美关系、战后日本外交、东亚地区安全等。主要译作包括《思想者的足迹:池明观》(堀真清著,世界知识出版社,2013)、《日本国际政治学》(一、三、四卷,日本国际政治学会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等。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日中文化关系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11.03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序言
  • 一 对支文化事业的开始与发展
    1.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对软实力的关注
    2. (二)事业的开始与“济南事件”的爆发
    3. (三)应对“革命外交”与文化事业的定位
    4. (四)“精神性帝国主义”的提倡
  • 二 国际社会中的日本与中国
    1. (一)国际智力合作委员会与中国
    2. (二)国际文化振兴会的创设
    3. (三)对满文化事业的开始
  • 三 日中战争的爆发与文化事业的走向
    1. (一)华北“分离”工作的进展与“北支新事态”
    2. (二)兴亚院设立问题与外务省
    3. (三)外务省与陆军省的对立
    4. (四)文化外交理念的漏洞
  • 结语
    1. (一)作为软实力的文化
    2. (二)“友好”与“文化侵略”
    3. (三)在文化与国家的夹缝之间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