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再论1930年代中日走向全面战争的国际背景

摘要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中日之间的对立开始逐渐升级为局部战争,并最终伴随着卢沟桥事变的爆发而走向全面战争。中外学术界对这段历史的既有探讨已经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学者们不仅从中日关系以及两国国内政治、军事战略等角度进行了诸多研究,从国际背景出发进行的精彩探讨亦不鲜见。本文将对九一八事变到1938年初“陶德曼调停”最后失败这段时期中日双方互动的国际背景进行一番线索的整理,重新审视这段历史中的若干焦点问题,以期加深读者对中日走向全面战争的国际背景的理解。 具体而言,本文将1931~1938年这段时期按中日对抗的升级、局部缓和、对抗加剧并最终破局的发展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重点分析当时东亚国际秩序(具体来说即东亚的“华盛顿体系”)的变化、各大国(美、英、德、苏)的应对,以及上述变化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关键词

作者

于铁军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1968年生。先后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获法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曾在日本东京大学综合文化研究科、斯坦福大学国际安全与合作中心、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麻省理工学院安全研究项目留学或做访问学者。主要教学和研究方向为东亚国际关系、国际政治理论和国际安全,主要著作有《中日安全与防务交流:历史、现状与展望》(共同编著,世界知识出版社,2012),译著有《纷争与协作——国际政治论集》(阿诺德·沃尔弗斯著,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帝国的迷思》(杰克·斯奈德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等。
李卓 北京大学-早稻田大学双学位项目在读博士生。1986年生。2004年考入北京大学元培计划实验班(现元培学院),2011年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获法学硕士学位。2011~2015年前往美国俄勒冈大学政治系留学。2015~2016年在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任研究助理。硕士期间曾于《国际政治研究》与《国际政治科学》各发表一篇书评论文。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再论1930年代中日走向全面战争的国际背景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9.44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导论
  • 一 “夺命的满洲”:九一八事变的国际背景、事件处理及其后续影响(1931~1933)
    1. (一)九一八事变的国际背景
    2. (二)九一八事变的爆发、后续处理及其影响
  • 二 有限的缓和:从《塘沽协定》到“广田三原则”的出台(1933~1935)
    1. (一)广田—重光外交与“天羽声明”的国际维度
    2. (二)1935年中日关系再度紧张的国际背景
    3. (三)1933~1935年中、日与体系外大国关系的发展
  • 三 风云紧急:从“华北危机”到七七事变(1935~1937)
    1. (一)“华北危机”的持续升级与国际干预的缺失
    2. (二)苏联因素在远东的迅速上升及其意义
  • 四 破局:淞沪抗战、“陶德曼调停”的失败与中日全面战争局面的形成(1937~1938)
  • 结语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