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结论和展望

摘要

本书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2012年全国基线调查数据,根据成年期经历的重要生命历程事件以及婚育行为的三个阶段(婚姻缔结阶段、生育阶段、婚姻关系终止后阶段)研究了婚姻匹配、生育行为、丧偶以及丧偶后再婚、离婚后再婚、体制内外工作五个方面与中老年时期的心理健康、生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婚姻匹配模式与中老年健康相关。“男小女大”的年龄匹配模式下,男性和女性的抑郁程度高,发生生活自理能力缺损的可能性大。教育匹配模式与中老年心理健康的关系存在城乡之间的差异。“男低女高”模式下,农村女性的抑郁程度低,城市女性的抑郁程度高;“男高女低”模式下,农村男性的抑郁程度低,对于城市男性而言,这种关系在统计上不相关。传统的“男高女低”教育匹配模式不一定有利于中老年心理健康。同时,研究发现配偶的抑郁程度会影响中老年男性和女性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配偶的抑郁程度越高,中老年期的抑郁程度越高,中老年发生生活自理能力缺损的可能性也越大。中老年女性尤其是农村中老年女性仍然依赖于丈夫,丈夫的收入是影响其抑郁程度和生活自理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关键词

作者

李晓敏 博士,硕士生导师,就职于西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人口与社会政策研究所。研究领域为婚姻家庭、老龄健康。在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多项。
姜全保 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研究领域为数理人口学、老龄化。在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30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多项。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结论和展望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8.41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一 主要结论
  • 二 对策建议
    1. 1.推动婚姻家庭发展教育,创建和谐健康家庭,保障中老年的身心健康
    2. 2.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对丧偶老人和家庭养老存在困难的老人提供有效的照料和救助
    3. 3.移风易俗,鼓励失婚老人重新组建家庭
    4. 4.合理计划生育子女数量和生育年龄
    5. 5.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缩小体制内外保障和福利差距;完善法律制度,增强劳动者法律意识,用法律来约束体制外部门的劳动关系;加大监管力度,维护体制外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6. 6.启动以生命历程为基础的“终身健康”理念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