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转轨经济学与中国40年的改革历程

摘要

究竟有没有一个经济学的分支,可以称为“转轨经济学”(Economics of Transition)?它与制度经济学,包括其中的制度变迁理论有差异,也与“比较经济学”在边界和论题上有明确的差异。这不仅是理论家们“自我娱乐”的问题,也是研究中国改革开放无法回避的问题,因为其关系到我们是不是有一个现实中的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的“目标体制”。 假定存在两种不同的体制:A和B。研究任何一种制度或制度一般,无论是体制A还是体制B的内容、特点、运行方式、产生的原因等,便是“制度经济学”。它的特殊内容可以表示为: A或B 对A与B的制度特征进行比较和研究(不一定评判孰优孰劣),则是“比较经济学”的特殊界定。它的特殊内容可以表示为:

关键词

作者

樊纲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教授。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道格拉斯·诺思:《理解经济变迁过程》,钟正生、刑华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 樊纲:《论改革过程》,载《中国经济论坛》编委会编《改革、开放与增长》,上海三联书店,1991。
  • 樊纲:《两种改革成本与两种改革方式》,《经济研究》1993年第1期。
  • 樊纲:《论体制转轨的动态过程――非国有部门的成长与国有部门的改革》,《经济研究》2000年第1期。
  • 樊纲、陈瑜:《“过渡性杂种”:中国乡镇企业的发展及制度转型》,《经济学(季刊)》2005年第4卷第4期。
  • 樊纲、胡永泰:《“循序渐进”还是“平行推进”?――论体制转轨最优路径的理论与政策》,《经济研究》2005年第1期。
  • 林毅夫:《关于制度变迁的经济学理论:诱致性变迁与强制变迁》,载R.科斯、A.阿尔钦、D.诺斯等著《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刘守英译,上海三联书店,1991。
  • 夏斌:《伟大的实践必然存在伟大的理论――关于建立渐进改革有效理论框架的粗浅认识》,2008年文稿。
  • 姚洋:《作为制度创新过程的经济改革》,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 Fischer,S. & Gelb,A.(1991),The Process of Socialist Economic Transformation,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5(4),pp.91-105.
  • Kornai,J.(1990),The Road to a Free Economy,Shifting from a Socialist System:The Example of Hungary,New York:W.W. Norton and Company.
  • North,D.(1990),Institutions,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Olson,M.(1965),The Logic of Collective Action:Public Goods and the Theory of Groups,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 Sachs,J. & Woo,W.T.(1994),Structural Factors in the Economic Reforms of China,Eastern Europe and the Former Soviet Union,Economic Policy,9(18),pp. 101-145.

转轨经济学与中国40年的改革历程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6.95 查看全文 >

VIP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