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现代公民教育的自然性基础

摘要

在《爱弥儿》一书的整体教育方案中,卢梭的教育意图主要划分为两条路线:一是爱弥儿出生之后的自然教育路线,具体分为婴儿期的意志教育(0~2岁)、儿童期的感觉教育(2~12岁)和少年期的心智教育(12~15岁);二是爱弥儿进入青春期之后的公民教育路线,具体分为聆听萨瓦牧师信仰告白的宗教教育、与苏菲进行交往结合的爱情教育和开展公民游历的政治教育。总的来看,尽管一开始爱弥儿身上的教育是在一个与社会相对隔离的环境中施展的,但成年之后的爱弥儿仍旧要步入婚姻并组建家庭,仍旧要处理自我与他人的社会关系,并接受一段考察各国政治制度和社会民情的游历,才最终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由此,公民才是爱弥儿的最终归属,亦是卢梭对于爱弥儿的最终期待。然而,问题的关键就在于,爱弥儿如何能够从一个作为绝对统一体的“自然人”转变为一个进入社会之中并具有政治能力的“公民”?卢梭为何有意地在爱弥儿身上发生的公民教育之前筹划出一段长达15年的自然教育?深入来看,原因可能在于卢梭潜在地将人身上的自然教育看成是一种决定公民教育能否顺利实现的前提性基础。这也意味着,任何一种形式的公民教育都不能只是单纯依靠社会和学校来完成,而是需要一种非社会性质的自然教育作为前提和准备。为此,卢梭想象出爱弥儿这样一个理想的教育样板,筹划了一个从自然人到公民的完整教育历程,以实现爱弥儿身上原初自然性和后天社会性的相互调和,并最终将其培养成一个在人性发育上充分健全的现代公民。

关键词

作者

胡君进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现代公民教育的自然性基础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6.04 查看全文 >

VIP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