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中学生社会德性状况调查报告

摘要

社会德性何以可能与政治德性、经济德性一起构成公民德性?尊重、共同体意识、生态公民意识等何以可能构成公民的社会德性?对上述问题的解答与论证是进行公民社会德性调查的基础。

关键词

作者

檀传宝 教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德育学术委员会理事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德育原理、教师伦理学、教育基本理论、美育理论等,主持承担过多项国家重大、重点项目以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国际项目的研究。目前,已发表学术论文、学术评论等200余篇,出版个人专著10余部,主编、合著有书籍多部。在国内曾获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多项重要学术奖励。
班建武 教育学博士、博士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全国德育学术委员会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德育原理、青少年文化和学校德育问题诊断。出版《符号消费与青少年身份认同》等6部著作,主编和参编教材十余部。在《教育研究》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等报刊转载。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及教育部重大、重点课题研究。目前,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从生产社会到消费社会:新时期劳动教育理论体系建构研究”和北京市重点项目“研学旅行的教育基础理论问题研究”。有研究成果获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奖励。
林可 教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Beijing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ducation副主编。主要研究和教学领域为德育与公民教育、媒介素养教育、少儿组织与教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多篇论文,主持和参与多项课题研究。博士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曾担任该校兼职讲师,参与教授本科生与硕士研究生课程“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Citizenship and PSHEE” “Education,Values and Society” “UCL Global Citizenship Programme”等。
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中学生社会德性状况调查报告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30.54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论文目录

  • 一 引言
    1. (一)社会德性作为公民德性
      1. 1.公民德性
      2. 2.社会内涵
      3. 3.社会德性作为公民德性
    2. (二)社会德性的具体调查内容
  • 二 中学生的尊重德性
    1. (一)引言
    2. (二)调查结果
      1. 1.中学生对尊重人格平等的认识
      2. 2.中学生对尊重个体差异的认识
    3. (三)分析与讨论
      1. 1.中学生对尊重问题的认知、态度好于其行为倾向
      2. 2.中学生对穿着差异的尊重情况较差
      3. 3.女生的尊重表现整体上优于男生
      4. 4.班委成员的尊重表现整体上好于非班委成员
      5. 5.高中生的尊重表现并非全都优于初中生
      6. 6.农村中学生的尊重表现在整体上弱于县城和城市学生
      7. 7.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学生有较好的尊重表现
  • 三 中学生共同体意识
    1. (一)引言
    2. (二)调查结果
      1. 1.中学生社区共同体意识
      2. 2.中学生的社会共同体意识
      3. 3.中学生的全球共同体意识
    3. (三)讨论与分析
      1. 1.中学生基于个人利益取向的共同体意识弱于基于共同体取向的共同体意识
      2. 2.中学生尽管强烈意识到个人与共同体的相互依赖关系,但是他们参与公共生活的行动力远远弱于他们的认知
      3. 3.中学生对国际事务的关注度高于他们对社会的关注度,而中学生对社区的关注度最低
      4. 4.女生比男生更理解人与共同体的相互依赖关系,但男生比女生更关注公共事务
      5. 5.高中生的共同体意识要强于初中生,他们更倾向于认可个人与共同体的相互依赖关系,同时他们也更关注共同体的公共事务;但是在社区公共事务上,初中生比高中生更为关注
      6. 6.班委成员的共同体意识明显高于非班委成员
      7. 7.来自农村的学生其社会共同体意识相对要弱于来自县城、城市的学生
      8. 8.家庭经济条件与父母文化程度较高的学生更理解个人与共同体的相互依存关系,同时也更关注共同体的公共事务
  • 四 中学生的生态公民意识
    1. (一)引言
    2. (二)调查结果
      1. 1.中学生的生态价值意识
      2. 2.中学生的生态行动意识
      3. 3.中学生的生态类志愿行为
    3. (三)讨论与分析
      1. 1.中学生的生态价值意识强于行动意识
      2. 2.中学生倾向于采取“个体性”的环保行为而非“公共性”的环保行为
      3. 3.中学生个体性环保行为倾向于“改善”环境而非“保护”环境
      4. 4.中学生的生态行为知识与意愿不相匹配
      5. 5.中学生的生态意识受文化因素的影响

论文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