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的目标模式和路径选择

摘要

改革开放40多年来,粤港澳三地科技合作有一定的历史经验积累,但存在法律体系差异较大、政府角色不同、要素流动不畅等问题。粤港澳三地在科技创新上有综合优势,在区域协同上有客观需求,具有形成创新共同体的要素条件。基于此,本文认为,大湾区要构建“共同体+生态圈”的目标模式,以“政府+”“港澳高校+”“中小企业+”“技术转移机构+”等为基本路径,形成立体式、多维度、共生共存共发展的区域协同创新效应。要实现这个目标,最主要的政策就是要促进大湾区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1]余玉娴:《主权国家内部跨边界科技合作模式分析:以粤港澳高校科技合作为例》,《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第16期。
  • [2]刘瞳:《粤港澳大湾区与世界主要湾区和国内主要城市群的比较研究——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测度》,《港澳研究》2017年第4期。
  • [3]龚蔚霞、杨玲:《基于伙伴关系的区域合作发展模式创新探索——以粤港澳合作发展模式研究为例》,《中国名城》2011年第12期。
  • [4]陈迅、陈铭:《我国科技合作模式及问题初探》,《上海管理科学》2008年第6期。
  • [5]李梦学:《国际科技合作模式探析》,《中国科技产业》2007年第5期。
  • [6]吕国辉:《长三角的科技合作模式与技术转移机制》,《科技创业月刊》2008年第2期。
  • [7]王鹏、王艳艳:《共生网络视角下的跨区域创新合作研究——以内地与香港环境科技创新合作为例》,《产经评论》2015年第4期。
  • [8]文宏、吕映南、林彬:《“调适性互动”:我国地方政府间合作的现实模式与机制——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

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的目标模式和路径选择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3.89 查看全文 >

VIP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