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公孙龙子》名实思想探赜

摘要

名实思想是公孙龙哲学思想的中心和重心。公孙龙通过对“物”“实”“位”“正”“名”“指”六个范畴的界定,构建起其名实思想体系的框架。公孙龙采用假物取譬的方式,通过对“白马非马”“离坚白”“二无一”等命题的论说,从“语言”“思维”“存在”三个层面将其名实思想铺陈开来。公孙龙对名实关系的论述,超越了传统的伦理、政治之维,对语言问题进行了自觉的探讨,其提出的许多论断同现代语言符号学和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产生了深度契应。面对礼崩乐坏、名实相怨的现实危境,公孙龙提出了“正名实而化天下”的救世主张,其名实思想中内蕴着浓厚的文化危机意识和深切的现实关怀,“正名实”在其思想中具有价值上的超越性。

作者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1]黄克剑译注.公孙龙子(外三种)[M].北京:中华书局,2012.
  • [2]伍非百.中国古名家言[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
  • [3]谭戒甫.公孙龙子形名发微[M].北京:中华书局,1963.
  • [4]王左立.公孙龙的“唯谓之说”//崔清田主编.名学与辩学[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
  • [5]黄克剑注释.名家琦辞疏解[M].北京:中华书局,2010.
  • [6]屈志清译注.公孙龙子新注[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
  • [7]周云之.公孙龙子正名学说研究——校诠、今译、剖析、总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
  • [8]金受申注释.公孙龙子释[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
  • [9](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1.
  • [10]屈志清.试论公孙龙的哲学思想[J].社会科学战线,1979(1).
  • [11]李幼蒸.理论符号学导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 [12]周昌忠.公孙龙子新论[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
  • [13]王寅.什么是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 [14]〔瑞士〕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 [15]陈道德,曾祥云.符号学视野下的先秦名辩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 [16]张觉校注.荀子校注[M].长沙:岳麓书社,2006.
  • [17](汉)高诱注.吕氏春秋[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6.
  • [18]张觉译注.韩非子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
  • [19]杨寿笺注释.公孙龙子释义[M].台北:广文书局,1975.
  • [20]王琯注释.公孙龙子悬解[M].北京:中华书局,1992.

《公孙龙子》名实思想探赜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2.85 查看全文 >

VIP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