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密云区党组织领导下的乡村治理实践与思考

摘要

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基石,没有乡村的有效治理,就没有乡村的全面振兴。本课题以密云区“一核三治”为切入点,对密云区党组织领导下的乡村治理实践展开分析与思考,以自治为基础、法治为根本、德治为引领,健全和创新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实现以德治滋养法治、涵养自治,让德治贯穿乡村治理全过程,打造密云区乡村治理发展的新格局。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1]《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人民出版社,2019。
  • [2]《北京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2018年12月30日。
  • [3]赵先超、周跃云:《乡村治理与乡村建设》,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20。
  • [4]冯俊锋:《乡村振兴与中国乡村治理》,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8。
  • [5]周挺:《乡村治理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
  • [6]曹海军、曹志立:《新时代村级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实践逻辑》,《探索》2020年第1期。
  • [7]郑会霞:《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能力提升的四个维度》,《学习论坛》2019年第12期。
  • [8]兰红燕:《我国乡村社会治理法治化研究》,河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9。
  • [9]陈松友、卢亮:《自治、法治与德治:中国乡村治理体系的内在逻辑与实践指向》,《行政论坛》2020年第1期。
  • [10]刘婷婷、俞世伟:《乡村德治重构与归位:历史之根和现代之源的成功链接》,《行政论坛》2020年第1期。
  • [11]刘新庚、聂建晖:《新时代如何打造乡村治理新格局》,《人民论坛》2020年第2期。
  • [12]梁雪红:《“三治”体系下的乡村德治研究》,《河北农业》2019年第11期。
  • [13]陈于后、张发平:《新时代乡村“自治、法治、德治”融合治理体系研究》,《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9年第6期。
  • [14]沈建军:《构建乡村“三治”治理体系的路径思考》,《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新论)》2019年第6期。
  • [15]童海浩:《论乡村治理中法治与德治的对立统一关系》,《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年第19期。
  • [16]柏巍:《论乡村治理体系中法治建设的完善》,《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9年第6期。
  • [17]李元勋、邱蕊:《新时代乡村治理的困境与路径探析——基于德治的视角》,《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18年第5期。

密云区党组织领导下的乡村治理实践与思考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6.19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报告目录

  • 一 密云区乡村治理的实践与探索
    1. (一)发挥村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
      1. 1.坚持党的领导,健全乡村治理体系
      2. 2.坚持深入群众,搭建为民服务平台
      3. 3.坚持从严管理,打造为民服务队伍
    2. (二)发挥自治基础作用
      1. 1.实行“八步法”,规范民主决策程序
      2. 2.推行“三务”公开,加强村级民主监督
      3. 3.实施设岗定责,提升村民自治水平
    3. (三)发挥法治保障作用
      1. 1.搭建“三级”实体平台,公共法律服务全覆盖
      2. 2.开展精准普法工作,提升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 3.实施培养工程,提高村干部法治素养
    4. (四)发挥德治引领作用
      1. 1.深入推进文明创建,提升文明素养
      2. 2.大力开展榜样选树活动,引领文明新风尚
      3. 3.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助推乡风文明建设
  • 二 密云区乡村治理存在的问题
  • 三 提升密云区乡村治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1. (一)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强化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
      1. 1.搭建平台载体,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工作格局
      2. 2.完善制度机制,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
      3. 3.实施头雁工程,提升党组织领导村级治理能力
    2. (二)以健全机制平台为重点,提升村民自治水平
      1. 1.搭建村民参与平台,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2. 2.完善民主决策制度,促进农村和谐稳定
      3. 3.健全监督机制,增强工作透明度
    3. (三)以建设法治乡村为重点,推进法治思想落地生根
      1. 1.加强阵地建设,弘扬乡村法治文化
      2. 2.健全工作机制,提供精准高效法律服务
      3. 3.创新培训方式,提升依法治村能力水平
    4. (四)以建设文明乡风为目标,提升乡村德治水平
      1. 1.强化教育激励,增强行动自觉
      2. 2.用好平台载体,培育文明新风
      3. 3.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风气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