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安徽融入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测度与对策

摘要

把握安徽融入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水平及特征,能够充分发挥安徽融入主动性,有利于实现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本报告基于“高质量一体化”和“融入”内涵,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一体化融合水平。安徽融入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整体水平稳步提升,社会一体化具有良好基础,协同一体化程度较高但仍需提升,市场一体化和空间一体化水平呈稳步增长态势,经济一体化变化平缓,创新一体化水平落后。针对上海“龙头效应”不足、安徽“洼地效应”不足、经济发展动能不足以及发展战略差异化不足等制约因素,提出安徽深度融入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路径要以产业共生夯实深度融合根基,以创新驱动增强深度融合动力,以要素配置空间耦合提高深度融合效率,以协同治理落实深度融合责任。

作者

方大春 ,博士,安徽工业大学科研处副处长、教授,安徽创新驱动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主要从事区域经济研究。
裴梦迪 ,安徽工业大学区域经济学研究生。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范从来:《安徽在长三角一体化中的使命与作为》,《安徽日报》2019年5月7日。
  • 孟天琦:《安徽深度融入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路径研究》,《经济论坛》2019年第6期。
  • 姚玫玫:《安徽与长三角城市群耦合机制研究》,《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
  • 杨凤华、王国华:《长江三角洲区域市场一体化水平测度与进程分析》,《管理评论》2012年第1期。
  • 陈坤、武立:《基于相对价格法的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研究》,《上海经济研究》2013年第12期。
  • 陈雯、王珏:《长江三角洲空间一体化发展格局的初步测度》,《地理科学》2013年第8期。
  • 武义青、赵建强:《区域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水平测度——以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为例》,《经济与管理》2017年第4期。
  • 李世奇、朱平芳:《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评价的指标探索及其新发现》,《南京社会科学》2017年第7期。
  • 顾海兵、张敏:《基于内力和外力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指数分析: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7年第3期。
  • 曾刚、王丰龙:《长三角区域城市一体化发展能力评价及其提升策略》,《改革》2018年第12期。
  • 陈耀:《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思考》,《安徽日报》2019年6月18日。
  • 刘志彪:《长三角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制度基石》,《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年第4期。
  • 陈建军:《不失时机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年第4期。

安徽融入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测度与对策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5.62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报告目录

  • 一 指标选取与处理
    1. (一)指标选取
    2. (二)指标处理
  • 二 安徽省融入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水平
    1. (一)安徽融入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总体水平
    2. (二)安徽融入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分维度水平
      1. 1.市场一体化维度分析
      2. 2.经济一体化维度分析
      3. 3.空间一体化维度分析
      4. 4.社会一体化维度分析
      5. 5.创新一体化维度分析
      6. 6.协同一体化维度分析
  • 三 安徽融入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制约因素
    1. 1.上海“龙头效应”不足
    2. 2.安徽“洼地效应”不足
    3. 3.经济发展动能不足
    4. 4.发展战略差异化不足
  • 四 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安徽路径
    1. 1.以产业共生为切入点,夯实深度融合根基
    2. 2.以创新驱动为抓手,增强深度融合动力
    3. 3.以要素配置空间耦合为载体,提高深度融合效率
    4. 4.以跨界协同治理为保障,落实深度融合责任

报告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