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清初至民国《西铭》的多元诠释

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西铭》从清初至民国诠释内容的变化。清儒大体延续“理一分殊”的分析架构,强调《西铭》阐释仁孝之大义,但是《西铭》所具超越宗法体制与儒家差序人伦,及可能接引其他宗教的思想向度,仍不时引起士人的警戒与辩论。以王夫之、王嗣槐、吴敏树为例,说明其维护儒学传统、防范异端的信念。民国时期在新的政治体制与价值理想下,《西铭》所具超越血缘宗族的意识,及其以宇宙为怀抱的胸怀,成为接引中国文化与世界其他文明比较和比附的媒介。无论是基督教与佛教的宗教领袖,或是冯友兰、唐君毅、蒋介石,他们都赋予《西铭》新的诠释。在20世纪的诠释中,《西铭》不仅代表了中国文化的广爱精神与天人合一的崇高境界,也提供中国人以世界主义、人道主义和宇宙意识的高度,来诠释抗战的意义。

作者

吕妙芬 ,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Miaw-fen Lü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清初至民国《西铭》的多元诠释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12.02 查看全文 >

VIP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