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思潮与早期实践,近代三元结构的出现

关键词

作者

林刚 ,1948年1月出生,祖籍福建福州。南京师范学院附中1967届毕业,旋下乡插队。1983年新疆大学中国近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1994年南京大学中国近代史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先后在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从事经济史研究。退休前,任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研究方向:中国近代经济史,中国历史和现时中的农村、农民家庭与城市、工商业关系等。主要成果:《中国近代经济史(1927-1937)》(合著)、《长江三角洲近代大工业与小农经济》、《李集村:农民生产和生活的60年变迁》、《横看成岭侧成峰:长江下游城市近代化的轨迹》(合著)、《动雷村:对湘西山区环境生态与社会生态问题的一个调查》(合著)、《吴江蚕丝业档案资料汇编》(合编)、《江苏省工业调查统计资料(1927-1937)》(合编)等著作,《关于中国经济的二元结构与三元结构问题》《试论大生纱厂的市场基础》等专题论文若干篇。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思潮与早期实践,近代三元结构的出现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17.35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一 两条路径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两种思潮(近代至20世纪前半叶)
    1. (一)初期状况
    2. (二)进一步的变化与不同思想的出现
    3. (三)农村经济与近代大工业经济的相互关系——对农村、农民家庭工业在国民经济中重要地位之认识
  • 二 再造中国与农村社会经济的改革实践
    1. (一)乡村建设运动
    2. (二)大工业与小农经济的良性互补
    3. (三)政府对农民家庭工副业的协调帮助
  • 三 近代三元结构的出现及其条件
    1. (一)对“自然经济解体论”的质疑:洋纱取代土纱,是自然经济瓦解还是家庭生产的改良重组?
    2. (二)手工业的变化与近代国情
      1. 1.认识之一:传统农村工业——包括手工业和副业——有着自身特殊的机制,具有天生的一系列经济优势和稳定社会的优点
      2. 2.认识之二:大工业与包括农村家庭手工业在内的小工业,存在着多方面的互补关系,绝非一概排斥对立
      3. 3.认识之三:以新的“适用技术”和“适用机械”改进手工业
      4. 4.对农村工业利用和解决剩余劳动力的重要性认识
    3. (三)抗日战争时期农村工业手工业功用的特殊发挥
    4. (四)近代经济三元结构的出现及局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