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不同城乡关系中的李集村

关键词

作者

林刚 ,1948年1月出生,祖籍福建福州。南京师范学院附中1967届毕业,旋下乡插队。1983年新疆大学中国近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1994年南京大学中国近代史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先后在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从事经济史研究。退休前,任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研究方向:中国近代经济史,中国历史和现时中的农村、农民家庭与城市、工商业关系等。主要成果:《中国近代经济史(1927-1937)》(合著)、《长江三角洲近代大工业与小农经济》、《李集村:农民生产和生活的60年变迁》、《横看成岭侧成峰:长江下游城市近代化的轨迹》(合著)、《动雷村:对湘西山区环境生态与社会生态问题的一个调查》(合著)、《吴江蚕丝业档案资料汇编》(合编)、《江苏省工业调查统计资料(1927-1937)》(合编)等著作,《关于中国经济的二元结构与三元结构问题》《试论大生纱厂的市场基础》等专题论文若干篇。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不同城乡关系中的李集村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13.31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一 李集村城乡关系的三个阶段
    1. (一)新中国成立后至1980年代初
      1. 1.概况
      2. 2.承包责任制前的生产、产业结构与城乡关系
    2. (二)1980年代后至2000年代初城乡关系的良性互动
      1. 1.李集产业结构变化与农户收益
      2. 2.改革开放以来的前30年中李集村产业结构和产值的变化
      3. 3.产业结构、就业方式的变化,为李集村农民带来明显的巨大收益
    3. (三)1990年代末至今的城乡关系——重入困境
      1. 1.2007年征地过程——大难临头与农民的无奈
      2. 2.农民不愿意被征地的原因十分简单——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
      3. 3.百户农民对征地的意见
  • 二 长期影响工农—城乡关系的重大因素
    1. (一)关于工农—城乡关系的基本政策没有根本改变
    2. (二)农民对不同时期城乡关系的不同反应
      1. 1.在集体化时代的农村-农业时期
      2. 2.1980年代后城乡关系的良性互动——农户兼业、多种经营
    3. (三)长期性的外部环境对李集村工农—城乡关系的影响
      1. 1.耕地与人口
      2. 2.市场与价格
      3. 3.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变化与工农业关系
      4. 4.农业生产资料完全市场化的问题
  • 三 改革、建设与中国的现代化
    1. (一)在现代化过程中,城乡—工农双方保持自身优势和特点,良性互动、相互补充而非一方“化”掉另一方,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
      1. 1.政府改革
      2. 2.市场机制改革
      3. 3.农村建设
    2. (二)对农民失地的进一步思考
      1. 1.应高度重视农民家庭经济的效率、对全国就业问题的贡献、对全国社会经济基础的影响问题
      2. 2.李集农民失地,反映出我国现行法律和政治体制的重大缺陷
      3. 3.体制改革的迫切性与建设的长期性

章节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