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民众生活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

生活质量是一个内涵丰富、多层面的复合概念,其评价体系涉及健康、心理、经济、社会和环境等诸多方面。本报告通过考察和对比民众在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和环境四个维度的生活质量得分,了解中国民众当前的生活质量状况;同时进一步考察性别、年龄、户口等人口学变量以及客观社会地位、主观社会阶层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民众在生理维度和社会关系维度的得分最高,在环境维度的得分最低;女性仅在生理维度的得分显著高于男性,其他维度无显著性差异;民众在生理维度和社会关系维度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较重的养育子女和赡养老人压力会降低对生活质量的评价;随着客观社会地位的提高,民众在生活质量评价的各维度上均呈上升的趋势。

作者

豆雪姣 ,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心理学硕士,研究方向为社会阶层与决策,社会参与。
谭旭运 ,心理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心理与行为实验室助理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社会心态、主观社会阶层与流动感知、获得感、社会参与。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李友梅:《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光明日报》2018年6月25日,第13版。
  • 陈义平:《两种生活质量评估方法的比较分析》,《广东社会科学》1993年第3期。
  • 崔丹、王培刚:《“生活质量”及其相关概念辨析》,《学习与实践》2010年第5期。
  • 方积乾、郝元涛、李彩霞:《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中文版的信度与效度》,《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年第4期。
  • 〔美〕约翰·肯尼思·加尔布雷思:《富裕社会》,赵勇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
  • 林晓珊:《浙江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区域差异:一项基于客观指标的聚类分析》,《西北人口》2010年第3期。
  • 王凯、周长城:《生活质量研究的新发展:主观指标的构建与运用》,《国外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
  • 周长城、吴淑凤:《建立人民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的理论依据》,《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
  • 陈义平:《关于生活质量评估的再思考》,《社会科学研究》1999年第1期。
  • 邢占军:《城乡居民主观生活质量比较研究初探》,《社会》2006年第1期。
  • 孙计领、白先春、凌亢、吴学东:《中老年残疾人生活质量评价研究——基于CHARLS的实证分析》,《西北人口》2019年第3期。

民众生活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9.79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报告目录

  • 一 引言
  • 二 研究方法
    1. (一)数据来源
    2. (二)调查工具
      1. 1.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
      2. 2.客观社会地位的测量
      3. 3.主观社会阶层的测量
    3. (三)数据处理
  • 三 研究结果
    1. (一)四个维度中生活质量的总体情况
    2. (二)不同人口学变量中生活质量的总体情况
      1. 1.不同性别民众的生活质量情况
      2. 2.不同年龄民众的生活质量情况
      3. 3.拥有不同户口民众的生活质量情况
      4. 4.不同养育子女情况的民众的生活质量情况
      5. 5.不同赡养老人情况的民众的生活质量情况
    3. (三)不同客观社会地位的民众的生活质量情况
      1. 1.不同受教育程度的民众的生活质量情况
      2. 2.不同月收入的民众的生活质量情况
      3. 3.不同住房情况的民众的生活质量情况
    4. (四)不同主观社会阶层的生活质量情况
  • 四 分析与讨论
    1. (一)民众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价
    2. (二)影响民众生活质量的人口学因素
    3. (三)客观社会地位和主观社会阶层对民众生活质量的影响

报告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