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建设绿色家园,打造宜居边疆

关键词

作者

段昌群 ,男,博士,教授,博导,云南大学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带头人。长期从事污染与恢复生态学研究,先后主持完成国家重大科技水专项、国家基金重点项目等科技项目40多项,发表论著200多篇(部),获得国家和省部级以上奖项20多项。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生态学科评议组成员,云南生态文明智库首席专家。
吴学灿 ,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云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发表论文21篇,出版专著4部,获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三等奖1项。
李唯 ,女,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云南省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主要从事环境监测、环境预测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证研究、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生态建设规划等工作。起草地方排放标准及相关法规。
刘嫦娥 ,女,博士,硕导,云南大学副教授。主持或参加国家及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5项;副主编国家规划教材1部,参编一般教材2部;发表论著30余篇(部),参与申请专利10项,其中获授权8项。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建设绿色家园,打造宜居边疆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31.96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第一节 打赢脱贫攻坚战,夯实美丽云南建设的经济社会基础
    1. 一 扶贫攻坚夯实美丽云南建设的基础
      1. (一)实施经济发展扶贫工程 促进贫困地区经济活力增强
      2. (二)实施民生扶贫工程 促进贫困地区社会稳定和谐
      3. (三)生态建设系列工程促进贫困地区积累新财富
    2. 二 搞好生态扶贫,培育产业新业态
      1. (一)生态农业促进农业从传统经营走向现代经营
      2. (二)生态林业促进林业从消耗型走向全产业链型
      3. (三)生态牧业促进畜牧业从污染型走向循环型
      4. (四)生态旅游业促进三产全面联动共荣
    3. 三 推进村落生态建设,重构农村的美与新
      1. (一)优质生态资源形成各美其美的美丽农村
      2. (二)良好生态环境可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
      3. (三)生态宜居的农村是新生活开始的地方
  • 第二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富裕田园
    1. 一 立足产业兴旺,切实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
      1. (一)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 (二)全力打好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
      3. (三)着力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条件
      4. (四)切实强化产业发展保障
    2. 二 立足生态宜居,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
      1. (一)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2. (二)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3. (三)加强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
      4. (四)推动实现生态资源价值
    3. 三 立足乡风文明,支持乡村文化建设
      1. (一)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
      2. (二)大力实施农耕文化保护
      3. (三)发展乡村特色农业文化产业
    4. 四 立足治理有效,加快乡村治理体系建设
      1. (一)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机制
      2. (二)实施农村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行动
      3. (三)促进乡村移风易俗
    5. 五 立足生活富裕,着力抓好农民增收
      1. (一)坚决打赢产业扶贫攻坚战
      2. (二)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3. (三)显著提升农村民生保障水平
      4. (四)千方百计提高农村居民收入
  • 第三节 建设美丽城市,提升城市品质
    1. 一 以生态环境承载力引导城市规划管理
      1. (一)强化以城市规划引领城市发展的理念
      2. (二)加强城市设计和边疆民族特色风貌塑造
      3. (三)提高城市建筑水平
    2. 二 完善城市生态环境功能,提升城市生态品质
      1. (一)城市功能的生态化提升
      2. (二)实施城市基础设施“补短板”工程
      3. (三)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改善优化人居环境
  • 第四节 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乡村城市协同融合发展
    1. 一 把山水林田湖草作为生命共同体进行全系统保护
      1. (一)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的新要求
      2. (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思路
      3. (三)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实践
    2. 二 乡村城市协同融合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共生发展新格局
      1. (一)乡村城市协同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2. (二)乡村城市协同融合的一体化发展模式
      3. (三)乡村城市协同融合发展的实践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