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作者

曹信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管理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1]J.R. Brown and A.Finkelstein. 2004. Supply or Demand:Why is the Market for Long-term Care Insurance so Small?NBER Working paper.
  • [2]E.Cambois,J.M.Robine. 1996. 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of Trends in Disability-free Life Expectancy. Developments in Health Economics and Public Policy.
  • [3]M.H.Cantor and M.Brennan. 2000. Social Care of the Elderly:The Effects of Ethnicity,Class and Culture. New York:Springer.
  • [4]A.Davey,E.E.Femia,S.H.Zarit,D.G.Shea,G.Sndstrom,S.Berg,M.A.Smyer & J.Savla. 2005. Life on the Edge:Patterns of Formal and Informal Help to Older Adult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Sweden. The Journal of Gerontology:Series B.
  • [5]A.Evers,I.Svetlik. 1993. Balancing Pluralism:New Welfare Mixes in Care for the Elderly. Averbury.
  • [6]A.Evers,H.Wintersberger. 1990. Shifts in Welfare Mix:Their Impact on Work,Social Serivies and Welfare Policies.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 [7]E.Ostrom,L.Schroeder & S.Wynne. 1993. Institutional Incentive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Infrastructure Policies in Perspective. Boulder CO:Westview Press.
  • [8]J.Holdenrieder. 2006. Equity and Efficiency in Funding Long-term Care form an EU Perspective.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 [9]N.Johnson. 1999. Mixed Economies of Welfare: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Prentice Hall Europe.
  • [10]WHO Study Group on Home-based Long-term Care,WHO. 2000. Home-based Long-term Care:Report of a WHO Study Group.
  • [11]P.Zweifel and W.Strüwe. 1993. Long-term Care Insurance in a Two-Generation Model. 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
  • [12]M.A.Rivlin,and J.M.Wiener. 1998. Who Should Pay for Long-term Care for the Elderly?The Brookings Review.
  • [13]R.Bennett,S.Savani. 2011. Surviving Mission Drift:How Charities Can Turn Dependence on Government Contract Funding to Their Own Advantage. Nonprofit Management and Leadership.
  • [14]J.A.Schnepper. 2001. Can You Afford Long-term Care?USA Today Magazine.
  • [15]M.Gordon. 2001. A Guide to Understanding Long-term Care Insurance. Employee Benefits Journal.
  • [16]E.Shaman,J.Healy,B.Lokuge. 2006. Australia:Health System Review. Health Systems in Transition.
  • [17]L.M.B.Alecxih. 1997. Long-term Care:Knowing the Risk,Paying the Price. Health Insurance Association of America.
  • [18]安德鲁·坎贝尔:《战略协同》,任通海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 [19]贝弗里奇:《贝弗里奇报告》,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研究所译,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
  • [20]曹信邦:《中国失能老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研究——基于财务均衡的视角》,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 [21]丹尼尔·雷恩:《管理思想的演变》,李柱流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 [22]哈肯著《协同学:大自然构成的奥秘》,凌复华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
  • [23]施巍巍:《发达国家老年人长期照护制度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
  • [24]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郭大力、王亚南译,商务印书馆,1972。
  • [25]曹信邦:《中国失能老人公共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构建》,《中国行政管理》2015年第7期。
  • [26]曹艳春、王建云:《老年长期照护研究综述》,《社会保障研究》2013年第3期。
  • [27]陈慧、刘晋:《中国老年长期照护多支柱保障模式研究》,《经济问题》2014年第8期。
  • [28]陈晶莹:《老年人之长期照护》,《台湾医学会杂志》2003年第3期。
  • [29]陈璐、范红丽:《我国失能老人长期护理保障融资制度研究——基于个人态度的视角》,《保险研究》2014年第4期。
  • [30]崔晓东:《中国老年人口长期护理需求预测——基于多状态分段常数Markov分析》,《中国人口科学》2017年第6期。
  • [31]戴卫东:《国外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分析、评价及启示》,《人口与发展》2011年第5期。
  • [32]戴卫东:《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述评》,《中国农村观察》2007年第1期。
  • [33]戴卫东:《中国长期护理制度建构的十大议题》,《中国软科学》2015年第1期。
  • [34]邓高权:《中国家庭结构变迁与养老对策探讨》,《湖南社会科学》2014年第4期。
  • [35]邓子纲、雷俊:《失能老人长期照护体系建设及产业化的三个维度》,《社会保障研究》2014年第4期。
  • [36]符柯:《农村失能老人居家长期照护问题研究——以河南省N县为例》,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 [37]郝君富、李心愉:《德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设计、经济影响与启示》,《人口学刊》2014年第2期。
  • [38]胡晓宁、陈秉正、祝伟:《基于家庭微观数据的长期护理保险定价》,《保险研究》2016年第4期。
  • [39]黄枫、吴纯杰:《基于转移概率模型的老年人长期护理需求预测分析》,《经济研究》2012年第S2期。
  • [40]黄匡时、陆杰华:《中国老年人平均预期照料时间研究——基于生命表的考察》,《中国人口科学》2014年第4期。
  • [41]黄修明:《论中国古代“孝治”施政的法律实践及其影响》,《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 [42]吉鹏:《社会养老服务供给主体间关系解析——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视角》,《社会科学战线》2013年第6期。
  • [43]江瑞平、李军:《日本的社会保险制度:运营、功能与问题》,《现代日本经济》1997年第2期。
  • [44]荆涛:《长期护理保险研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
  • [45]荆涛:《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模式》,《保险研究》2010年第4期。
  • [46]雷继明:《家庭、社区与国家:农村多元养老机制的构建》,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 [47]黎建飞、侯海军:《构建我国老年护理保险制度研究》,《保险研究》2009年第11期。
  • [48]李智、张山山等:《2010年中国各省市区老年人口失能率与区域差异》,《卫生软科学》2015年第8期。
  • [49]林志鸿:《德国照护保险照护需求性概念与制度化意涵》,《小区发展季刊》(台湾)2000年第92期。
  • [50]刘继同:《中国现代家庭福利政策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社会政策研究》2016年第1期。
  • [51]尚晓援:《从国家福利到多元福利——南京市和兰州市社会福利服务的案例研究》,《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
  • [52]王德文:《我国老年人口健康照护的困境与出路》,《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
  • [53]王跃生:《十八世纪中后期的中国家庭结构》,《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
  • [54]王跃生:《中国城乡家庭结构变动分析——基于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12期。
  • [55]席恒:《分层分类:提高养老服务目标瞄准率》,《学海》2015年第1期。
  • [56]徐斌秀:《福利多元主义视角下中国老年社会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建构》,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 [57]徐玮茜:《多中心治理视角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研究》,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 [58]许纪霖:《两个美国与政治自由主义的困境》,《读书》2005年第6期。
  • [59]杨超柏:《我国养老服务多元供给主体关系研究》,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 [60]杨付英、郝晓宁等:《我国老年人失能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CHARLS数据的实证分析》,《卫生经济研究》2016年第11期。
  • [61]易艳阳:《助残社会组织内源发展动因与策略研究》,《江淮论坛》2019年第2期。
  • [62]殷立春:《日本护理保险制度制定的原因分析及启示》,《东北亚论坛》2009年第5期。
  • [63]俞祖成:《日本福利NPO在养老福利供给中的参与研究——以护理NPO为代表》,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 [64]袁小波:《构筑家庭照料者社会支持体系》,《社会福利》2010年第6期。
  • [65]悦中山、杜海峰、李树茁、费尔德曼:《当代西方社会融合研究的概念、理论及应用》,《公共管理学报》2009年第2期。
  • [66]曾毅、陈华帅、王正联:《21世纪上半叶老年家庭照料需求成本变动趋势分析》,《经济研究》2012年第10期。
  • [67]张俊良、曾祥旭:《市场化与协同化目标约束下的养老模式创新——以市场人口学为分析视角》,《人口学刊》2010年第3期。
  • [68]张文娟、魏蒙:《中国老年人的失能水平和时间估计——基于合并数据的分析》,《人口研究》2015年第5期。
  • [69]郑阳雨璐、潘国臣、陈森松:《财务可持续的长期照护制度构建研究——基于台湾地区的经验》,《社会保障研究》2018年第3期。
  • [70]朱铭来、宋占军:《未来“老护”之路的设计走向》,《中国社会保障》2011年第2期。

参考文献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0 查看全文 >

VIP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