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詩禮堂雜咏

关键词

作者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詩禮堂雜咏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23.31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寒蛩集未仕前作。自辛巳至壬寅,凡二十二年
    1. 春日曉起
    2. 渡口
    3. 贈别劉生白赴河間小試劉名卿,後爲天津文學
    4. 村居
    5. 小兒歌曲四首
    6. 老犬
    7. 夜讀
    8. 憶朱來玉朱名瓑,府庠生
    9. 月夜又懷來玉來玉好歌《水調歌頭》
    10. 咏雁四首
    11. 留别遠堂十首
    12. 歲正與朱來玉對飲
    13. 重至東村舟行即事
    14. 醉漢
    15. 偶作示朱來玉
    16. 晚晴向東溪取菱芡
    17. 問秋
    18. 京邸病秋
    19. 闈中題壁
    20. 秋深登樓望見亡妻墓
    21. 初冬對菊
    22. 寄江南言宸家叔
    23. 春初至村中
    24. 寄李乾若一丈李名極
    25. 村人籠雀,置穀竿首,誘致飛鳥,機轉而墮焉。甚矣,人不可以有欲也,作四絶句
    26. 臨河
    27. 文中子墓在静海縣河西南,舊束城縣之崇德鄉,俗名崇先者也。相傳父老清明日澆奠墓所,然兔絲、燕麥動摇春風,而馬鬣不可復識矣。歲丁亥,耕農土中得斷碑,復誌其墓,有金生者增築之,遂巋然成墳。余小試過此,拜墓下,求讀其碑,已半剥落,有慨乎中,賦以吊之
    28. 諸葛孔明二首
    29. 司馬相如
    30. 連日有醉
    31. 醉後漫興
    32. 東村問郝丈病二首
    33. 連日大雨
    34. 諸友河間小試後,作此示之
    35. 先君子忌日
    36. 解嘲示諸生兼呈來玉
    37. 秋仲向夕臨河有懷
    38. 三岔河口
    39. 送别諸友京試
    40. 寄朱來玉
    41. 獨步
    42. 哭言宸家叔時殁於江南
    43. 哭掌兒
    44. 又四絶句
    45. 石橋送晋培叔回都
    46. 舟中遇雨,讀《鳴鳳記》傳奇感賦
    47. 雨阻傅官營
    48. 静上人蘭若
    49. 謁忠烈詞明崇正甲申,守城殉難臣共男女二百人
    50. 洄井吊明故金稚鶴先生
    51. 秋日讀張光禄公家傳
    52. 吊張氏不改亭,即用乾若李丈原韻
    53. 雨晴晚眺
    54. 郎山
    55. 邵公閣
    56. 古蓮花池
    57. 靈雨寺
    58. 蓮花池
    59. 石閘
    60. 再過靈雨寺
    61. 初春日,諸友人雅集乾若李丈宅,即席賦詩,韻得先字。予至最晚,越四日,乾丈示以所和詩,遂補賦
    62. 壽朱孝廉潔臣先生朱名同邑
    63. 七夕效元李體
    64. 贈别鄒天馥孝廉歸江南
    65. 遠堂詩社即事
    66. 賦得旗亭賭壁
    67. 遥和高適絶句
    68. 賦得開門雪滿山
    69. 長信宫詞
    70. 擬阮嗣宗過廣武觀劉項戰處
    71. 清夜聞鐘
    72. 吊曹三才令子早夭生時其父執夢老僧云:「吾投曹家作兒。」及生十八歲而殁,臨殁前三日,預知死期
    73. 迎秋
    74. 立秋日題
    75. 月夜問水尋秋有見
    76. 登居庸關
    77. 自燕京赴山左留别杭州徐廣成
    78. 登標山,遇道者,供茶蔬,兼示李滄溟先生之墓
    79. 趵突泉
    80. 濼溪獨酌
    81. 自濟南回,次泊頭,值立春感賦
    82. 自京回途次作
    83. 過古高陽城志慨
    84. 寓寶泉精舍
    85. 除夕前五日自京回途中作
    86. 曉發楊村驛
    87. 旅夜秋雨
    88. 念慈内侄納采感賦呈來玉
    89. 夜坐竹樹中
    90. 臨河遠眺
    91. 春季同人雅集言志
    92. 題周月東家藏西洋古里人畫圖周名焯,武清選拔
    93. 夏季喜雨示諸生
    94. 五月一日乾若李丈生子,奔賀並訂湯餅
    95. 秋日觀李寧天畫牡丹
    96. 春郊
    97. 勸學三十四韻
  • 鼓吹集詞館、銓曹時作。癸卯、甲辰、乙巳春
    1. 對策日,特命入太和殿,熾炭,賜食,夜分給燭,恭紀十二韻
    2. 傳臚,余與李子瑞巔、閆子溥公、王子雲卿俱列三甲,賦此志遇,兼以相慰
    3. 賜幣恭紀六韻
    4. 賜恩榮宴恭紀八韻
    5. 保和殿試欽命賦得講易見天心五言長律八韻,限二冬
    6. 太學釋菜
    7. 南郊慶成
    8. 聖主躬耕耤田頌有序
    9. 聖駕詣學恭進二十韻
    10. 平定青海饒歌鼓吹曲有序
    11. 自元年冬無雪,旱。至二年二月辛未,上親禱雨於黑龍潭。越七日丁丑,甘霖大沛,喜賦
    12. 恭賦御製東作共看霑溉足以下館課
    13. 賦得月到梧桐上限二冬韻
    14. 賦得秋山極天净韻限秋字
    15. 賦得石上泉聲帶雨秋
    16. 賦得池面魚吹柳絮行
    17. 賦得夏雲多奇峰
    18. 賦得秋菊有佳色
    19. 首夏諸同人雅集
    20. 寄暢池亭
    21. 鄭氏田莊
    22. 河曲
    23. 竹塢
    24. 褚墓古松
    25. 陶然亭
    26. 右安門外沿溪尋醉
    27. 夜與李子恬齋對坐
    28. 壽薄年伯
    29. 壽蒲州張老伯母
    30. 送别李子恬齋歸滄州
    31. 秋色
    32. 追隨冢宰座主朱夫子出使江浙巡視海塘
    33. 早發三家店
    34. 過河間余曩時歲試舊地,今復值學使者按臨,同學諸友迎余于郭外
    35. 宿平原二十里鋪,天大風雪
    36. 過平原舊治村
    37. 宿晏城想爲平仲故里
    38. 晏城道中早發
    39. 發張夏望泰嶽
    40. 望嶽
    41. 羊叔子祠
    42. 過汶上
    43. 行次蒙陰春秋爲堂阜地,齊仲父脱囚處
    44. 喜同家中安侍御同隨出使中安名恕
    45. 乘驛至淮安登舟
    46. 次邵伯瞻禮露筋夫人祠
    47. 至維揚故居
    48. 江上對酒是日歲除
    49. 東越山水六言
    50. 吴越舟行即事
    51. 次曹娥江
    52. 舟次會稽,去來皆值夜半,蘭亭、禹穴未得一遊,甚爲悵然,及入槜李,平川漫野,回想蕭山、餘姚水曲山迴之景,又如夢寐,爲賦絶句
    53. 岳墳
    54. 孤山
    55. 靈隱寺登韜光閣傳爲純陽鍊形處
    56. 冷泉亭亭對飛來峰
    57. 回次沂水
    58. 回次郯城傾蓋亭感懷諸同學
    59. 將别家中安侍御次前韻兼懷高安師
  • 歌熏集分司河東時作。乙巳夏、丙午、丁未、戊申、己酉
    1. 天津拜墓
    2. 見婦
    3. 見弟
    4. 見兒
    5. 見女
    6. 見侄
    7. 見小女
    8. 次靈石旅舍,中夜憶館曹諸友,因寄
    9. 賦得文章有神交有道安邑觀風試士作
    10. 甲辰春補元年鄉試,秋會試,簡諸同學
    11. 莊鸞音索果餌賦謝莊名鳴珂,一字張里
    12. 分司官廨西有隙地五畝,余構亭浚池,植以竹柏。適歲旱,柏多枯,池亦無水。解守孔君頒來四咏,愧謝兼遲其飲,用原韻
    13. 魏豹城懷古
    14. 孤竹二子祠祠在雷首之東山,居人名爲首陽者也。前賢以爲在鞏昌,此傅會
    15. 入潼關
    16. 驪山温泉
    17. 次新豐
    18. 長安喜遇楊殿華同年,楊自散館令朝邑,中若不自釋者,詩以慰之楊名臚賜,雲南進士
    19. 華州道中
    20. 登太華至娑羅坪望三峰
    21. 至華陰别楊殿華同年先是楊之任,過余,約於端日同至長安,竟踐約
    22. 沁水道中
    23. 竹醉日,康水部分栽十餘竿,至晚又移其高者,賦謝
    24. 度鳴條岡觀紅葉
    25. 新豐行
    26. 和孫士衡喜雨集飲此君亭二絶句孫名廷鏞
    27. 登歌熏樓樓後有階,拾級者但一拍手,則下有琴音應之,相傳爲帝舜遺迹
    28. 松竹引壽先輩涿州朱鹿山先生朱名一鳳,時爲運長
    29. 登萬固寺,識義巖上人,讀其詩集,兼遇天津人月師
    30. 和孫子士衡萬固寺絶句二首
    31. 潼關
    32. 望嶽
    33. 驪山下温泉
    34. 長安對菊
    35. 重九後一日,走馬問花,過韋曲,謁少陵祠,回至大慈恩寺登塔
    36. 臨潼縣
    37. 月夜坐驪山松下
    38. 秋日登太華未至峰頂
    39. 前出塞五首
    40. 壽宫丹書明經寄贈
    41. 自華陰乘雪欲渡渭訪楊殿華同年,值冰盛擁結,竟不得渡
    42. 懷李恬齋成四絶句
    43. 明季賊入禹都,房宰不屈,聚族殉於井。雍正改元之次年,詔郡縣庠各建忠孝祠,公始得與安邑享。己酉秋日,同年車明府徵余詩,將並載入邑乘中,爲賦
    44. 關子鼎如午歲謁余,别請曰:「某事願公勿與。」余頷之,因以溥之衆,而猶緣此落職,求仁得仁,亦復何尤!然關子之意,則殷矣,感賦
    45. 罷官題署壁
    46. 安邑車宰携幕中諸賓九日至抱珠山登高,預期邀余同往,未赴寄謝
    47. 罷官後秋日中條山遊覽八首
    48. 懷諸同學
    49. 别張質夫張名亦堪,山西聞喜縣太學生
    50. 薄暮望墻頭新緑次顧六虚韻顧名佺礽,廣陵明經
    51. 過淮陰侯墓,至靈石李衛公偕紅拂妓遇張仲堅處
    52. 國士橋爲豫讓擊趙襄子處
    53. 大寒效東野體
    54. 壽忻州周太恭人
    55. 留别忻州周使君周名人龍,余鄉人
    56. 留别平陸縣郭宰郭名一裕,後爲河東運使
    57. 寄别朝邑縣楊宰
  • 關柝集倅扶風時作。庚戌、辛亥、壬子
    1. 追懷太學石鼓歌
    2. 七憶
      1. 謝信符名榖,通州文學。余先時從之學文
      2. 張石粼名礨,余同年進士。爲鄒平令,忤上官,誣以贜,問配
      3. 朱羲玉名紹夏,天津文學
      4. 洪吉人名天錫,鑲白旗文學
      5. 周月東名焯,武清選拔
      6. 孫又深名嘉俸,天津舉人
      7. 劉生白名卿,天津文學
    3. 獨坐
    4. 哭亡友
    5. 賦得滿城風雨近重陽每首以題中一字爲韻
    6. 友人歸去,衙齋逾静,庭空如山,人閑于鶴,偶讀淵明形影神三詩,嘆其達,而憫夫心爲形役,乃廣其志,亦成三首
      1. 形贈影
      2. 影答形
      3. 形影釋
    7. 野蠶行爲寶鷄縣梁宰作梁名成武,山西介休舉人
    8. 贈同年任拱辰明府任名樞南,平山縣孝廉,向爲鳳翔令
    9. 歲除懷弟,值顧六虚過訪,有詩索和,未及答而欲去,時欲引疾,因以送别
    10. 李都閫折贈牡丹數枝賦謝
    11. 一枝裝就盎中春
    12. 過馬嵬玉環墓碑,有爲白其洗兒鷄頭之事者,賀令真痴人説夢,而漁洋山人又吊其長生殿七夕之言不踐,此皆好事不識大體,遂用其韻,成三絶句
    13. 夏邑趙宰爲余同年友,贈米活我妻孥,寄謝時,趙丁外艱,以從戎例留任余之扶風,妻子留寄路村,去夏邑百里
    14. 過磻溪釣臺簡顧六虚
    15. 五丈原回望三良墓
    16. 池蓮始開雙朵,雨中折贈郡守任使君,時余已乞休將歸矣
    17. 郡守任使君贈我名酒,恰值時雨,感喜率賦
    18. 寧羌遊戎爲余宗,未之見也,聞其知我,寄贈
    19. 送别原鳳翔令任宰歸里
  • 呻吟集告病歸里作。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
    1. 引疾欲歸,友人代憂生計,適家信至,云眷屬到津,居停湫隘,兒女皆露栖成疾,老妻至形之涕淚,聊賦答友兼慰内
    2. 余已請告待部文不至問卜
    3. 留别麟遊縣徐宰徐名爾發,庚子江西舉人
    4. 留别岐山縣任宰任名懋華,江南進士
    5. 留别沙都閫沙名亮,進士
    6. 留别李守戎李名躍龍,滄州將種
    7. 扶風早發
    8. 留别興平縣胡宰胡名蛟齡,江南進士,余同年友,自館職改此
    9. 藍田湯泉口號
    10. 湯峪口紀事
    11. 在省送同年程鶴汀使君之任葭州程名材傳,湖廣進士,曾牧天津
    12. 留别經儒宗兄經儒名若綸,篤交情,豪好客
    13. 聞人吹笛
    14. 留贈張濟川别駕張名于渡,安邑保舉
    15. 壁間讀張分司詩喜賦張名迪,京口孝廉
    16. 留别葛公暨賢郎澤躬同學葛公名嶲,澤躬名德潤,安邑孝廉
    17. 留别樊子樊名二盛,安邑文學,余子業師
    18. 留别何子何名恕,夏縣文學
    19. 過郇瑕舊治感成十絶
    20. 歸路口號
    21. 抵里
    22. 都中友人寄信座主朱公,有楊椒山之目,感愧成句
    23. 寄尹原甫大參求書尹名會一,余同年,鄉友人,同在銓部,出守襄陽,遷廣陵,旋司賦兩淮
    24. 乞米江南皖城廉使劉名吴龍,江寧糧儲監司吾宗名恕
    25. 西園即事鄉友趙修和見招
    26. 又寄呈二律
    27. 黄梁祠前亭子讀帥廉使詩次韻帥名念祖,江右進士,余同年
    28. 次壁間韻四絶
    29. 過湯陰縣謁岳鄂王祠
    30. 謁祠恭次碑刻送紫巖張先生北伐原韻
    31. 由洛赴河内道經邙山四望
    32. 張爾徵侍御贈墨二挺,館先輩黄太史家藏也,值其初度,翻爲長歌以酬之張名考,山西進士,余同年。時督學豫中,余佐其幕
    33. 立秋前一夕爲六月之晦,於豫學署中對諸同學
    34. 河内學使者署内池亭
    35. 河内感舊
    36. 木欒店
    37. 過鄭州子産祠余在汴求田中丞祠不得,田名文鏡
    38. 立春日雪,奉和張侍御作
    39. 蘇門山下百泉書院
    40. 輝縣道中
    41. 哭座主朱夫子
    42. 謁伏羲陵有感
    43. 弦歌臺拜謁孔子及十哲真像
    44. 宋賢蘇子由讀書堂
    45. 前遊蘇氏園林四首
    46. 觀奕
    47. 些字韻戲作於邙山道中
    48. 後遊蘇氏園林四首
    49. 賦得冬至陽生春又來呈康忱先輩,時康自黄守落職歸里。限二冬五排八韻
    50. 又賦七排八韻
    51. 送姚歐治文學歸里姚名孔釗,桐城人
    52. 前題代孫作
    53. 自豫歸里,宿宜溝驛,老僕誤傾杯酒,酌茶以進,口號自嘲
    54. 方順橋贈夏文學
    55. 送張馥峰歸里張名育茳,蒲州太學生
  • 擊壤集上卷起復仍赴關中時作。己未、庚申、辛酉、壬戌
    1. 乾隆改元春日
    2. 病愈入都就補,遇河東運使鄧使君,期余克復故物,賦謝鄧名釗,湖廣人
    3. 過晋陽别郭使君之秦郭名一裕,前宰平陸日得識,今自平定牧遷此
    4. 愧示喬六秀才喬名于洞,猗氏文學,跌宕不羈,時以年暮不及葬親爲恨
    5. 别解州彭使君
    6. 渡河懷顧六虚時顧回廣陵舊居
    7. 懷岳陽趙宰趙名温,爲余同年進士
    8. 渡河呈周雲上郡守即忻州牧遷蒲守
    9. 題秦憲僉公殉忠遺囑
    10. 紀事
    11. 古華清宫温泉
    12. 石甕寺酉春有事臨潼,與常司馬、沈大令同遊驪山之東麓。金君名振者,謂有石甕寺頗幽。余欲至之,而二客不從,輒止。今冬一杖孤往,得探其勝
    13. 賦得一片冰心在玉壺
    14. 方鏡次清澗王宰韻王名起鵬,浙江進士
    15. 端陽後五日小園夜坐
    16. 庭中隙地,築土爲山,一匱方施,孤峰特起,賦以志意
    17. 壽驛道孫公母沈太宜人九十孫名陳典,浙江舉人
    18. 乾陵唐高宗同武后葬此
    19. 題李乾一先輩入太華小照
    20. 登雲光閣,閣爲隱者陳居士所建,僅半厦,然已二層之上别有洞天
    21. 聞笛爲馬僉判作
    22. 懷顧六虚
    23. 自爲小山友人係之以詩
    24. 膺召赴都留别西安常咸一司馬常名德,滿州人
    25. 留别邠州高昭德使君高名晋,鑲黄旗舉人
    26. 留别商州吾宗堅吾堅吾名如玖
    27. 留别關中書院掌鐸李乾一先輩李名士元,蒲城進士
    28. 留别書院同學諸子
    29. 行經上谷有感時方初春
    30. 良鄉縣道中四十年前,曾於東阜望見行人往來,其細如蟻
  • 擊壤集中卷江南宦遊時作。癸亥、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
    1. 吴園即景
    2. 書僧寺壁
    3. 泛舟溱潼,忽憶東村景事,今東村郝、朱二氏祖父孫皆已物故,不覺流涕
    4. 舟泊溱潼湖中隨風上下遣興
    5. 贈放鴨兒
    6. 姑孰吴蘭叔文學,佐幕家弟海陵。其母八十,人各有詩,余爲追贈
    7. 廣陵寓齋,前後一月中有二鷺飛集,感賦
    8. 廬丞官舍題壁
    9. 壽廣陵守高使君高名士鑰,正白旗人
    10. 李梅坡别駕招飲桃園成四絶
    11. 雷處士年七十後連舉丈夫子二
    12. 舟泊采石,爲唐李青蓮捉月處。時月已望,正墮江中
    13. 登太白樓内有聯云:「吾輩於今只飲酒,先生之後莫吟詩。」賞其確切,然前後壁間題咏正滿。竊以太白驚才,後人能敵之者其髯蘇乎
    14. 五溪望九華山
    15. 山行遇雨
    16. 秋日巡歷青陽道中口占
    17. 齊山雜興
    18. 皖城江上晚霞
    19. 自池口渡江至濡湏阻風
    20. 江寧袁宰爲我徵歌選勝,并示詩文,即席以贈袁浙江進士,自館職改官
    21. 龍江關木桴
    22. 壽洪司馬母周太宜人六十
    23. 贈江寧許宰
    24. 暑夜新安守署坐不能寐,見雲隙時復露月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