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介入与克制:反腐舆情中网络话语表达的边界研究

摘要

移动互联技术为网络话语提供了丰富的表达平台,打破传统主流媒体的话语垄断,并赋予个体更大的自由和权利。这样的结果使得公共舆论被重新定义,而反腐舆情背景中的网络话语表达也需要被重新审视。本文以反腐舆情中网络话语表达的边界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网络表达自由受限的法理缘由、现实状态的基础上,探讨反腐中官员隐私权限制的范围、原则,提出反腐舆情中隐私权与知政权之间需形成平衡机制,网络话语表达的介入应在适度边界内进行。

作者

刘怡 (1983—),女,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助理研究员;邮箱:newsliuyi@126.com。
Liu Yi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1]丁柏铨:《略论“舆论倒逼”》,《新闻记者》2013年第4期,第3页。
  • [2]吴忠民:《社会矛盾倒逼改革发展的机制分析》,《中国社会科学》2015年第5期,第4页。
  • [3]Thomas I.Emerson.Toward A General Theory of The First Amendment.,1963,72:877-879.
  • [4]卢梭:《社会契约论》,克莱斯顿英译,高黎平汉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10,第1~2页。
  • [5]梁启超:《〈国风报〉叙例》,《饮冰室合集·文集》,中华书局,第9册第25卷。
  • [6]梁启超:《〈国风报〉叙例》,《饮冰室合集·文集》,中华书局,第9册第25卷。
  • [7]王志锋:《从项俊波落马的舆论热议,看反腐新闻的媒体担当》,人民网-人民日报新闻研究网,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7/0420/c404465-29224980.html。
  • [8]《现代汉语词典·隐私释义》,商务印书馆,2005,第1629页。
  • [9]郭春镇:《公共空间的隐私权》,《学习与探索》2015年第6期,第64页。
  • [10]T.巴顿·卡特:《大众传播法概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第76页。
  •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人民出版社,1965,第590~591页。
  • [12]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中华书局,第9册第25卷。
  • [13]李燕:《论比例原则》,《行政法学研究》2001年第2期,第37~44页。
  • [14]任东来、陈伟、白雪峰:《美国宪政历程:影响美国的25个司法大案》,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第272~290页。
  • [15]“法律保留”,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609940.htm?fr=aladdin。

介入与克制:反腐舆情中网络话语表达的边界研究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7.02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论文目录

  • 一 失控的话语伤害——反腐舆情网络狂欢中的暴力
    1. (一)有限的自由:对于“公共空间”的尊重
    2. (二)狂躁的子弹:反腐狂欢中的“隐形暴力”
  • 二 官员作为“个体”:网络反腐的话语暴力对于个人利益的侵犯
    1. (一)作为“个体”的人需要被保护:官员隐私权
    2. (二)“大写的我”面对伤害:狂欢的泡沫
  • 三 隐私权VS知政权:反腐舆情中官员隐私的限制
    1. (一)特殊的妥协:网络反腐中隐私权限制的缘由
      1. 1.公众知政权
      2. 2.新闻自由的优先权
    2. (二)必须的服从:隐私权限制的范围
      1. 1.个人状况
      2. 2.财产状况
      3. 3.社会关系
      4. 4.道德行为
    3. (三)矛盾和统一:反腐舆情中隐私权的特殊性
      1. 1.外在的矛盾和统一
      2. 2.内在的矛盾和统一
    4. (四)适度介入:限制隐私权的原则
      1. 1.公共利益原则
      2. 2.比例原则
      3. 3.恶意原则
      4. 4.法律保留原则
  • 四 结语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