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种子小组”走出一条单位破产改制院落治理路
关键词
作者
彭仕科 社会工作师,小草公益服务中心项目主任,主要开展项目孵化、培育社区自组织队伍研究。
赵红艳 毕业于西南石油大学社会工作专业,“聚益新军”社区总体营造项目负责人。
成都市新都区小草公益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种子小组”走出一条单位破产改制院落治理路
可试读20%内容 阅读器阅览
“种子小组”走出一条单位破产改制院落治理路
◎引语
“我们都是凡人,就像路边的小草,随处生根,随处发芽,共同的爱心把我们汇聚成世界上最大的绿!”这已成为新军街社造人共同的信念。
◎案例概述
新军街社区[]是1998年成立的城市社区,地处城乡接合部,近邻新都货运火车站,辖区居民院落多为破产改制企业职工院落,院落陈旧、破败,基础设施差,居住人员复杂,环境治安问题突出。2019年12月,新军街社区并入西北社区,隶属于桂湖街道。如今,这里结合社区特色与文化创意,在社区搭建营造平台,社会组织提供专业支持培力,社区居民人人参与下,通过培育社区各类功能型自组织队伍,成功从破败社区,蜕变为出入相友、疾病相扶、邻里相亲的一个有温度、有人情味的社区,并成为社区营造的优秀示范社区。为了社区的明天更美好,社区居民正用自己的智慧积极行动着,犹如一粒小小的种子正在新军街社区生根发芽。
一 初识社区,从志愿服务开始
新军街社区地处城乡接合部,近邻新都货运火车站,曾经各类货运部随处可见,货运车辆昼夜不息;玖源化工、新都水泥厂等标志性企业也坐落在该社区。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企业或是搬迁,或是破产改制,年轻人也随之外迁或搬离,各类单位家属区也逐渐成为老年人居住和外来人员租住型小区。
随着近年来城市化发展,新军街社区也由曾经的繁华转向老旧破败,“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这句话成了社区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真实写照。2014年,为了有效解决社区环境问题,新军街社区“两委”引进成都市新都区小草公益服务中心,从居民最为关心的社区环境问题为切入点,开始开展与社区环境相关的志愿服务项目,由此拉开了新军街社区探索社区发展治理的序幕。
2014~2016年,我们联合社区开展了三期“废品换鲜花”环境微治理项目。首期为动员居民用日常生活垃圾以重量为单位换取鲜花,吸引社区居民关注社区环境;第二期吸引了更多的院落居民参加到项目中来,从以重量为标准换取鲜花转变为以垃圾的种类及重要性来换取,引导居民认识垃圾的类型,也从活动中聚起了一批关注社区环境的居民;第三期从单纯的废品换鲜花升级到现场垃圾分类培训、现场垃圾归类换取鲜花,让“废品换鲜花”变成了载体,让社区居民从项目活动中认识垃圾分类,更重要的是搭建了社区营造的平台,因活动而凝聚起了一批愿意参与社区营造的院落及居民代表。
二 入驻社区,从社区需求分析做起
经过前三年志愿服务微项目实施,我们对新军街社区及社区居民有了一定的了解。2016年,成都市城乡社区可持续总体营造行动实施,我们联合社区成功申报“聚益新军”社区营造项目落地新军,并于2016年10月正式入驻社区。
从不定期的志愿服务到长期驻扎社区开展志愿服务,一切都需要重新开始。新军街社区对于我们来说一切都还是陌生的,社区及居民对我们也是陌生的,怎么融入社区居民的生活中,在生活中找到社区及居民的实际需求,是我们首先要做的工作。
“你们光是走路,一天都走不完社区。”这是社区主任对社工说的第一句话。由此开始了为期3个多月的社区调查,从深入社区进行深度访谈,倾听居民的心声,到了解社区“两委”的需求,绘制社区资源地图,社工收集到了最基层的声音,对整个社区的基本信息进行了收集和整理。
(一)社区面临的困难
1.辖区面积大、诉求多元,影响社区发展治理整体水平
辖区面积2平方公里,50个居民院落,难以统一议事、形成共识。各小区产权物业管理形式不一样,居民自治能力和人员结构不均,“一刀切”的工作方法已经不适应社区发展需要。
2.居民组织化程度低,影响社区自我服务能力
社区原有的单位组织管理能力不断弱化,以政府治理为主导,社会协同多元参与的社区发展治理模式尚未成长起来,居民自组织、自服务、自管理、自发展、自监督能力有待提高。比如木材公司、马家粮站单位院落,过去物业管理、门卫人员都是由单位负责,如今需要院落居民个人承担等。
3.居民参与社区自治意识薄弱,难以发挥社区居民的主体作用
社区外来人口增加、院落邻里之间关系疏远,加之诉求多元、意见难统一、居民内部缺乏自治意识也无能力自治,更无从谈起发挥居民的主体作用。
4.治理主体单一,无法有效形成多元主体协力治理的格局
社区“两委”仍然是社区治理的主要参与者、实施者,引进枢纽型社会组织、动员辖区企事业单位、居民参与社区治理事务尚未形成。
(二)社区居民的诉求
1.院落老旧,基础设施破旧,希望可以完成老旧院落改造,增添基础的娱乐设施,打造公共活动空间,提升居住环境。
检索正文关键字
章节目录
- ◎引语
- ◎案例概述
- 一 初识社区,从志愿服务开始
-
二 入驻社区,从社区需求分析做起
- (一)社区面临的困难
- 1.辖区面积大、诉求多元,影响社区发展治理整体水平
- 2.居民组织化程度低,影响社区自我服务能力
- 3.居民参与社区自治意识薄弱,难以发挥社区居民的主体作用
- 4.治理主体单一,无法有效形成多元主体协力治理的格局
- (二)社区居民的诉求
- (三)社会组织面临的挑战
- (一)社区面临的困难
- 三 居民骨干郭传华,社区营造的同行者
-
四 种子小组,从“种植”到“种子”的成长历程
- (一)关系建立——萌芽阶段
- (二)寻能人定核心——动员成立阶段
- (三)微活动造队伍——生存阶段
- (四)微创投育组织——成长阶段
- (五)从种植到种子——发展阶段
- 五 结束语:相信“种子”的力量
- 我们所理解的社区营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