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慈善

摘要

基于第三次分配的道德属性充分认识慈善的作用,是理解和认识慈善事业重要价值的关键所在。除了从资源配置、调整收入的角度来评价慈善事业的作用,更需要重视慈善活动所产出的精神产品。慈善事业的发展状况体现全民道德积累和社会文明程度。慈善所培育的责任意识、诚信意识、公正意识、规则意识、契约意识,既为经济平稳运行营造安定的社会局面,又为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提供价值观支撑。慈善传播的互助、友善、信任等精神,弥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不足,推动社会进步。慈善的道德培育落实于人人可以参与的、广泛的社会实践,对培育价值理念、凝聚社会共识富有成效。履行慈善事业在积累伦理道德、推进文化自信中的价值使命是构建慈善事业之中国特色的重要路径。

作者

马昕 ,民政部慈善事业促进和社会工作司慈善组织处处长。
Ma Xin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陈志刚(2001):《马克思的工具理性批判思想——兼与韦伯思想的比较》,《科学技术与辩证法》,第6期。
  • 董振华(2019):《发扬斗争精神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中国共产党新闻网,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9/0909/c40531-31343070.html,9月9日。
  • 厉以宁(1994):《股份制与现代市场经济》,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黄坤明(2019):《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
  • 罗荣渠(2004):《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北京:商务印书馆。
  • 〔德〕马克斯·韦伯(2006):《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于晓、陈维纲等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钱穆(2019):《中华文化十二讲》,贵阳: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
  • 《人民日报》(2019):《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国共产党新闻网,http://cpc.pe-ople.com.cn/n1/2019/1106/c64094-31439558.html,11月6日。
  • 习近平(2007):《之江新语》,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 ——(2017):《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学习强国”学习平台,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pdf/index.html?art_id=16141965889633088089,10月18日。

慈善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5.54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论文目录

  • 引言
  • 一 基于第三次分配的道德属性充分认识慈善的作用
    1. (一)慈善事业促进安定的社会局面,是经济平稳运行的基础
    2. (二)慈善事业提供丰富的精神产品,是巩固完善市场机制的支撑
    3. (三)慈善活动所产出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念,是克服功利主义危害的利器
    4. (四)慈善活动对于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的培育是弥补再分配制度缺陷的重要力量
  • 二 慈善的道德实践与价值观培育
    1. (一)慈善与伦理道德、价值观念、思想文化的密切关系
    2. (二)慈善作为道德实践的特殊意义
  • 三 中国特色慈善事业的价值使命
    1. (一)通过坚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总目标,固本强基
    2. (二)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既吸收外来观念而产生了质的飞跃,也与外来价值观碰撞而制约了作用发挥,需要去芜存菁
    3. (三)中国特色慈善事业要发挥中华文化的同化力,来建立既符合中国特色又适应现代化需要的价值基础
  • 四 体现价值观培育的慈善事业制度建设
    1. (一)推动“人人向善”的制度机制建设
    2. (二)在法律政策体系中体现“以善化人”
    3. (三)大力培育慈善事业,发挥“凝心聚力”的作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