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滕尼斯与现代德国社会学

摘要

“社区”/“共同体”(community)已然成为一个耳熟能详的经典概念,但其缔造者斐迪南·滕尼斯似乎并不为人所熟知。本文以《滕尼斯传:佛里斯兰人与世界公民》为例,从人生史与学科史相互交融的视角,探讨和解析滕尼斯与现代德国社会学之间的深切关联。滕尼斯的一生,深刻凝聚和承载了德国社会学制度化的结晶,他推动和实现了社会学在德国从诞生到发展、从尚无立足之地到在大学站稳脚跟的重大转变。从这个角度而言,滕尼斯的人生史就是一部现代德国社会学的学科史。

作者

陈欣怡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社会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为社会治理与社会政策;
陈鹏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社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社会治理与社会政策,通讯作者。
Chen Xinyi
Chen Peng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布尔加诺娃、赵恩新、德新(1999):《美国社会学的制度化》,《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第8期。
  • 陈心想(2019):《社会学美国化的历程及其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学的启示》,《社会学研究》,第1期。
  • 丁智勇(1995):《法兰克福与德国社会学的发展》,《国外社会科学》,第2期。
  • 费孝通(2015):《费孝通论社会学学科建设》,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何袆金(2018):《社会学地理中心的移位:一种学科史的视角》,《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第2期。
  • 〔美〕刘易斯·科塞(2007):《社会思想名家》,石人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德〕斐迪南·滕尼斯(2016):《社会学引论》,林荣远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2019):《共同体与社会》,张巍卓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 〔德〕乌韦·卡斯滕斯(2010):《滕尼斯传:佛里斯兰人与世界公民》,林荣远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王葆南(1982):《专业协会和刊物》,《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第8期。
  • 熊跃根(2020):《动荡岁月的韦伯与德国社会政策的历史发展(1890—1920年)——一种历史社会学的分析》,《社会科学研究》,第1期。
  • 于海(2018):《西方社会思想史》(第三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约翰·E.欧文、正一、晓明(1980):《英国社会学的最近发展情况》,《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第4期。
  • 周晓虹(2002):《西方社会学历史与体系·第1卷:经典贡献》,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张敏杰(1992):《德国社会学的缩影——奥尔登堡大学社会学研究所》,《浙江社会科学》,第4期。
  • 郑杭生、李强(1993):《英国的社会学教育》,《社会学研究》,第5期。
  • 周雪光(2019):《从中美社会学学科比较看学术专业化和学术共同体》,《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第4期。
  • Rajan,R.(2019),,New York:Penguin Press.
  • Sala,R.(2017),“The Rise of Sociology:Paths of Institutionalization in Germany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ound 1900”,,43(4),pp.557-584.
  • Wirth,L.(1926),“The Sociology of Ferdinand Tonnies”,,32(3),pp.412-422.

滕尼斯与现代德国社会学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5.71 查看全文 >

VIP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