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作者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埃米尔·涂尔干,2013,《社会分工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蔡昉,2010,《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刘易斯转折点》,《经济研究》第4期。
  • 陈靖,2011,《农民的行动观念与村庄秩序——一个地缘性村落的考察》,《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第6期。
  • 方李莉,2011,《血缘、地缘、业缘的集合体——清末民初景德镇陶瓷行业的社会组织模式》,《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第1期。
  • 费孝通,1990,《缺席的对话——人的研究在中国——个人的经历》,《读书》第10期。
  • 费孝通,1996,《重读〈江村经济·序言〉》,《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4期。
  • 费孝通,1999,《费孝通文集》(第2卷),群言出版社。
  • 费孝通、张之毅,2006,《云南三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费孝通,2012a,《江村经济》,北京大学出版社。
  • 费孝通,2012b,《乡土中国》,北京大学出版社。
  • 费孝通,2016,《中国城乡发展的道路》,上海人民出版社。
  • 冯仕政,2004,《我国当前的信任危机与社会安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第2期。
  • 桂华、余彪,2011,《散射格局:地缘村落的构成与性质——基于一个移民湾子的考察》,《青年研究》第1期。
  • 哈贝马斯,2000,《合法化危机》,上海人民出版社。
  • 哈里·布雷弗曼,1979,《劳动与垄断资本》,方生等译,商务印书馆。
  • 贺雪峰,2003,《新乡土中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侯东栋、王晓慧,2018,《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合:从疏离到结缘——基于差序格局理论的分析》,《西北人口》第1期。
  • 华尔德,1996,《共产党社会的新传统主义:中国工业中的工作环境和权力结构》,龚小夏译,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
  • 焦长权,2012,《换亲:一种婚姻形式及其运作——来自田野与地方志的分析》,《中国乡村研究》(第9辑),福建教育出版社。
  • 卡尔·波兰尼,2017,《巨变:当代政治与经济的起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李风华,2014,《中国农村工业的起源:基于制度的视角》,《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第4期。
  • 李海金,2011,《集体化时期农民政治身份及其影响的变迁研究》,《中共党史研究》第12期。
  • 李汉宗,2013,《血缘、地缘、业缘:新市民的社会关系转型》,《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4期。
  • 李丽媛,2007,《民间社会中的拟亲属关系研究》,《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期。
  • 李猛,1999,《论抽象社会》,《社会学研究》第1期。
  • 李裕瑞、尹旭,2019,《镇域发展研究进展与展望》,《经济地理》第7期。
  • 刘金海,2010,《农民的“集体劳动”:缘由、规范及实施》,《中共党史研究》第2期。
  • 刘世定、邱泽奇,2004,《“内卷化”概念辨析》,《社会学研究》第5期。
  • 刘守英、王一鸽,2018,《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中国转型的乡村变迁视角》,《管理世界》第10期。
  • 刘玉侠、陈翠萍,2014,《农村流动人口再城镇化的社会支持探析》,《江淮论坛》第6期。
  • 陆益龙,2014,《向往城市还是留恋乡村?——农民城镇化意愿的实证研究》,《人文杂志》第12期。
  • 罗伯特·芮德菲尔德,2013,《农民社会与文化:人类学对文明的一种诠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罗平汉,2014,《老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的几个问题》,《安徽史学》第5期。
  • 洛克伍德,1997,《社会整合与系统整合》,《社会理论论坛》第3期。
  • 马克·格兰诺维特,2019,《社会与经济:信任、权力与制度》,中信出版社。
  • 迈克尔·布若威,2008,《制造同意:垄断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变迁》,李荣荣译,商务印书馆。
  • 莫塞利斯,1997,《社会整合与系统整合:洛克伍德、哈贝马斯、吉登斯》,《社会理论论坛》第3期。
  • 彭希哲、胡湛,2015,《当代中国家庭变迁与家庭政策重构》,《中国社会科学》第12期。
  • 钱杭,2001,《血缘与地缘之间:中国历史上的联宗与联宗组织》,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单丽卿,2016,《“强制撤并”抑或“自然消亡”?——中西部农村“撤点并校”的政策过程分析》,《河北学刊》第1期。
  • 沈毅,2013,《迈向“场域”脉络下的本土“关系”理论探析》,《社会学研究》第4期。
  • 施坚雅,1998,《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施坚雅主编,2000,《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叶光庭等译,中华书局。
  • 谭同学,2009,《当代中国乡村社会结合中的工具性圈层格局——基于桥村田野经验的分析》,《开放时代》第8期。
  • 谭同学,2010,《桥村有道:转型乡村的道德、权力与社会结构》,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谭同学,2012,《亲缘、地缘与市场的互嵌——社会经济视角下的新化数码快印业研究》,《开放时代》第6期。
  • 童辉杰、黄成毅,2015,《当代中国家庭结构的变迁及其社会影响》,《西北人口》第6期。
  • 王德福,2017,《弹性城市化与接力式进城——理解中国特色城市化模式及其社会机制的一个视角》,《社会科学》第3期。
  • 汪国华,2009,《新生代农民工交往行为的逻辑与文化适应的路向》,《中国青年研究》第6期。
  • 王天夫、王飞、唐有财,2015,《土地集体化与农村传统大家庭的结构转型》,《中国社会科学》第2期。
  • 王晓毅,1993,《血缘与地缘》,浙江人民出版社。
  • 吴重庆,2014,《“界外”:中国乡村“空心化”的反向运动》,《开放时代》第1期。
  • 吴重庆,2020,《“同乡同业”:“社会经济”或“低端全国化”?》,《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5期。
  • 项飙,2018,《跨越边界的社区:北京“浙江村”的生活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肖瑛,2008,《法人团体:一种“总体的社会组织”的想象——涂尔干的社会团结思想研究》,《社会》第2期。
  • 杨传开、刘晔、徐伟、宁越敏,2017,《中国农民进城定居的意愿与影响因素——基于CGSS 2010的分析》,《地理研究》第12期。
  • 杨山、杨虹霓、季增民、于璐璐,2019,《快速城镇化背景下乡村居民生活圈的重组机制——以昆山群益社区为例》,《地理研究》第1期。
  • 叶艳妹、彭群、吴旭生,2002,《农村城镇化、工业化驱动下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问题探讨——以浙江省湖州市、建德市为例》,《中国农村经济》第9期。
  • 张波、申鹏,2019,《我国新型职业农民群体研究回顾与展望:一个文献综述》,《理论月刊》第7期。
  • 张丽风,2010,《利克特的支持关系理论的评述》,《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期。
  • 赵世瑜,1996,《中国传统庙会中的狂欢精神》,《中国社会科学》第1期。
  • 周泓,2018,《镇域商域宗族与圈层社会形态》,《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第1期。
  • Durkheim,E. 1984. The Division of Labour in Society. London:The Macmillan Press Ltd.
  • Granovetter,M.S. 1973. “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78(6).
  • 中共株洲市委调查组、《湖南日报》记者、《人民日报》记者,1974,《一个很好的典型——株洲市厂社挂钩,集体安置知识青年到社队农、林、茶场的调查报告》,《人民日报》6月12日。
  • 《人民日报》记者,1975,《向着光辉灿烂的目标迈进——看株洲厂社挂钩、知识青年下乡对缩小三大差别的意义》,《人民日报》10月4日。

参考文献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0 查看全文 >

VIP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