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社会组织的成长曲线

关键词

作者

陈伟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讲师。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邓莉雅、王金红,2004,《中国NGO生存与发展的制约因素——以广东番禺打工族文书处理服务部为例》,《社会学研究》第2期。
  • 邓燕华、阮横俯,2008,《农村银色力量何以可能?——以浙江老年协会为例》,《社会学研究》第6期。
  • 范明林、程金,2007,《核心组织的架空:强政府下社团运作分析》,《社会》第5期。
  • 高丙中,2000,《社会团体的合法性问题》,《中国社会科学》第2期。
  • 高丙中,2006,《社团合作与中国公民社会的有机团结》,《中国社会科学》第3期。
  • 顾昕、王旭,2005,《从国家主义到法团主义——中国市场转型过程中国家与专业团体关系的演变》,《社会学研究》第2期。
  • 康晓光、韩恒,2005,《分类控制:当前中国大陆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社会学研究》第6期。
  • 李汉林、渠敬东、夏传玲、陈华珊,2005,《组织和制度变迁的社会过程——一种拟议的综合分析》,《中国社会科学》第1期。
  • 李培林,2013,《我国社会组织体制的改革和未来》,《社会》第3期。
  • 李友梅、肖瑛、黄晓春,2012,《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公共性困境及其超越》,《中国社会科学》第4期。
  • 孙立平,2004,《转型与断裂: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清华大学出版社。
  • 王名、刘国翰、何建宇,2001,《中国社团改革——从政府选择到社会选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王诗宗、宋程成,2013,《独立抑或自主:中国社会组织特征问题重思》,《中国社会科学》第5期。
  • 吴建平,2012,《理解法团主义——兼论其在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中的适用性》,《社会学研究》第1期。
  • 杨瑞龙,1998,《我国制度变迁方式转换的三阶段论——兼论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行为》,《经济研究》第1期。
  • 俞可平,2006,《中国公民社会:概念、分类与制度环境》,《中国社会科学》第1期。
  • 张紧跟、庄文嘉,2008,《非正式政治:一个草根NGO的行动策略——以广州业主委员会联谊会筹备委员会为例》,《社会学研究》第2期。
  • 张钟汝、范明林、王拓涵,2009,《国家法团主义视域下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互动关系研究》,《社会》第4期。

社会组织的成长曲线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13.75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一 社会组织与社会建设
  • 二 社会组织的成长
  • 三 资料来源和分析方法
  • 四 历年社会组织成立情况
    1. (一)成立概况
    2. (二)不同类别社会组织成立情况
      1. 1.幼儿园和学校
      2. 2.服务型社会组织
      3. 3.养老机构和老年服务机构
      4. 4.社会团体与基金会
  • 五 各区历年新建社会组织情况
    1. (一)幼儿园
    2. (二)学校
    3. (三)青少年服务机构
    4. (四)养老机构
    5. (五)医疗机构
    6. (六)文化和文艺组织
    7. (七)社会团体
  • 六 小结

章节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