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美丽劳动:理论逻辑、本质属性与教育进路

摘要

“美丽劳动”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对“劳动创造美”的诠释。“美丽劳动”在理论上的逻辑是兼顾劳动的“物质属性”“精神属性”,侧重“精神属性”;兼顾劳动的“生产价值”“文化价值”,侧重“文化价值”;兼顾劳动的“工具理性”“价值理性”,侧重“价值理性”。“美丽劳动”是指劳动主体在劳动实践活动中,将“内在尺度”对象化的实践形式,并由此形成劳动自觉性、自主性、谐和性和生成性等主体积极的内在愉悦体验。开展好劳动教育需要在强化自主性劳动,确立“美丽劳动”信念;养成劳动习惯,提升劳动素养;关注劳动生成性,培养青少年社会性和集体精神;创新劳育方法,涵养“美丽劳动”;重视劳动的谐和性,形成劳动教育的“大格局”等5个方面下功夫。

作者

柳友荣 ,池州学院校长、教授。
Liu Yourong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美丽劳动:理论逻辑、本质属性与教育进路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5.27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论文目录

  • 一 “美丽劳动”的理论逻辑
    1. (一)兼顾劳动的“物质属性”“精神属性”,侧重“精神属性”
    2. (二)兼顾劳动的“生产价值”“文化价值”,侧重“文化价值”
    3. (三)兼顾劳动的“工具理性”“价值理性”,侧重“价值理性”
  • 二 “美丽劳动”本质特性
    1. (一)“美丽劳动”的自觉性
    2. (二)“美丽劳动”的自主性
    3. (三)“美丽劳动”的谐和性
    4. (四)“美丽劳动”的生成性
  • 三 “美丽劳动”的教育进路
    1. (一)强化自主性劳动,确立“美丽劳动”信念
    2. (二)养成劳动习惯,提升劳动素养
    3. (三)关注劳动生成性,培养青少年社会性和集体精神
    4. (四)创新劳育方法,涵养“美丽劳动”
    5. (五)重视劳动的谐和性,形成劳动教育的“大格局”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