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和合共生与和而不同的边疆离散人群

摘要

“上新疆”的社会现象是一个历史问题,也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课题;无论移民时间的长短,这一群体在历史的变迁过程中承载着多重文化特征,是历史上回族穆斯林积极适应边疆多民族社会文化的产物,也是新疆回族中的一个亚群体。伊宁县喀什乡托其温村、伊宁县英塔木镇包尔其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六十四团九连、霍尔果斯市莫乎尔牧场赛克山屋依村、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伊车村等多个田野点,呈现张家川籍回族移民迁移历史、生存实态、社会交往、婚姻家庭与信仰空间等特点、类型、意义,及其在新疆融入过程中形成的社区状态;涵盖了新疆伊犁地区、伊犁回族以及伊犁的张家川籍回族移民的概况、迁移路线、分布状况、经济类型及宗教信仰等丰富内容;展现了张家川籍回族移民在迁入地聚居点上形成的社区模式,和多重边界下张家川籍回族移民的文化适应与认同,以及张家川籍回族在迁入地与老新疆人、其他籍回族移民及维吾尔、哈萨克、蒙古、汉等民族的族际互动与一体多元的信仰差异条件下该群体的教内交往状况。总之,了解现代化对移民的影响和作为离散群体的张家川籍回族对边疆社会的认识,有助于为当前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边疆安全提供启示和借鉴。

作者

马晓翠 ,甘肃省张家川人,法学博士。2018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国少数民族史专业,现为甘肃农业大学管理学院讲师。本文系马晓翠博士论文的摘要版,原博士论文在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马强教授指导下完成并顺利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本文由彭靖洋协助完成摘要并顺利通过上海师范大学《政治人类学评论》编委会审定,在此一并鸣谢!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法〕列维·斯特劳斯.2006.结构人类学[M].张祖建,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英〕安东尼·吉登斯.1993.现代性与后传统[J].赵文书,译.南京大学学报(3).
  • 白友涛等.2011.熟悉的陌生人——大城市流动穆斯林社会适应研究[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
  • 陈黎明.2011.乡村回族社区变迁研究——以张家川县南川村为例[D].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陈小娟.2004.农村流动人口的文化社会学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1).
  • 陈晓毅.2010.都市流动穆斯林文化适应问题及其解决之道——基于问卷调查的广州个案实证研究[J].青海民族研究(3).
  • 杜娟.2012.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中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 段继业.2001.青藏高原地区藏族与穆斯林群体的互动关系[J].民族研究(3).
  • 段颖.2013.Diaspora(离散):概念演变及理论解析[J].民族研究(2).
  • 范婧婧.2007.西安市河南籍回族的历史与现状[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高永久.2003.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化建设研究[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
  • 虎有泽.2005.张家川回族的社会变迁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
  • 虎有泽.2007.张家川回族研究(1)[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
  • 李忱.1993.张家川的回族[J].宁夏社会科学(3).
  • 李明欢.2010.Diaspora:定义、分化、聚合与重构[J].世界民族(5).
  • 李万峰.1988.张家川回族穆斯林[J].中国穆斯林(1).
  • 李旭强,张家川县回族外出务工人员现状调查[D],西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年。
  • 连思嘉.2009.城市回族社区居民对社区现代化的认同研究——以郑州市管城回族区星月社区为例[D].华中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廖大珂.2003.海南的占城移民与回族的形成,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东南亚民族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
  • 马登杰.2009.地域性迁徙对新疆回族地域分布及文化的影响分析[J].新疆大学学报(5).
  • 马冬梅、谢一帆.2008.少数民族进城务工人员社会网络及其影响因素——以广西桂林市为例[J].黑龙江民族丛刊(4).
  • 马冬梅.2006.都市外来回族穆斯林社会网络的建构——以桂林市为例[J].青海民族研究(4).
  • 马国强.1991.清同治年间张家川回族聚居区的形成[J].甘肃民族研究(1-2).
  • 马慧兰.2008.张家川在外务工人员现状分析.西北民族大学研究生学术论文大赛材料.打印稿.
  • 马建钊.2001.海南回族的历史来源与社会变迁——对海南省三亚市羊栏镇两回族村的历史学人类学考察[J].回族研究(4).
  • 马明兰.2009.兰州市七里河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城市融入调查与分析[D].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马平.1996.当代西北地区回族迁徙流动及其心理因素探析[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3).
  • 马平.2001.甘南藏区拉仁关回族“求索玛”群体研究[J].回族研究(3).
  • 马平.2005.西北地区回族穆斯林的社会网络系统[C],载何星亮、欧光明主编.民族学研究(第13辑).北京:民族出版社.
  • 马强.2011.回坊内外: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西安伊斯兰教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马强.2007.回族特色人才的迁移就业及城市适应——广州市宁夏籍阿拉伯语从业者田野调查[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3).
  • 马强.2015(5).离散社群与文化杂糅——中亚回族文化反思[J].世界民族.
  • 马强.2006.流动的精神社区:人类学视野下的穆斯林哲玛提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马强.2010(3).市场、移民与宗教的根植——义乌市伊斯兰教民族志研究[J].回族研究,.
  • 马强.2015.中国城市穆斯林研究:一种人类学的视角,载于:田野的洞察:人类学伊斯兰研究散论[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
  • 马戎.2009(6)中国人口跨地域流动及其对族际交往的影响[J].中国人口科学.
  • 马守礼.1988.张家川形成回民聚居区的经过[C].张家川文史资料(第1辑).
  • 马晓翠.2017.乌鲁木齐、武汉回族拉面师的城市适应——以甘肃张家川籍从业者为例[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6).
  • 马艳.2012.一个信仰群体的移民实践——义乌穆斯林社会生活的民族志[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马忠才、郝苏民.2006.兰州市流动人口调查报告[J].西北民族研究(3).
  • 穆启圣.2003.张家川回族源流初探[C].张家川文史资料(第6辑).
  • 孙九霞.2004.现代化背景下的民族认同与民族关系——以海南三亚凤凰镇回族为例[J].民族研究(3).
  • 汤夺先.2008.西北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现状的调查分析——以甘肃省兰州市的调查为视点[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
  • 汤夺先.2006.西北大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若干特点论析——以甘肃省兰州市为例[J].民族研究(1).
  • 涂炯.多点民族志:全球化时代的人类学研究方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12月2日第6版,第1页.
  • 王琛、周大鸣.2004.试论城市少数民族的社会交往与族际交流——以深圳市为例[J].广西民族研究(2).
  • 王丹.2010.《西安回坊中的张家川人——关于城市流动者与世居者社会互动的研究》,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王平.2012.临夏八坊:一个传统与现代回族社区的建构[M].北京:民族出版社.
  • 伍慧萍.2015.移民与融入:伊斯兰移民的融入与欧洲的文化边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薛文波.1983.我国西北地区何以穆斯林居多[J].甘肃民族研究(3).
  • 于涛.2016.华商淘金莫斯科:一个迁移群体的跨国生存行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张继焦.2004.城市的适应——迁移者的就业与创业[M].北京:商务印书馆.
  • 张明俊.2014.宁夏回族劳务移民的市民化研究[D].兰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 周大鸣等.1991.现代人类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
  • 周晓虹.流动与城市体验对中国农民现代性的影响——北京“浙江村”与温州一个农村社区的考察[J].社会学研究,1998(5).
  • Marcus George E.,1995. Ethnography in /of the World System:the Emergence of Multi-Sited Ethnography. . Vol.24.
  • Kalra Virinder S.,2005. Raminder Kaur and John Hutnyk. . SAGE Publications Ltd..

和合共生与和而不同的边疆离散人群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25.76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论文目录

  • 一、张家川籍回族移民的历史时空
    1. (一)回族移民研究
      1. 1.回族跨国迁移和流动研究
      2. 2.回族省际迁移和流动研究
      3. 3.回族省内迁移和流动研究
    2. (二)张家川籍回族移民研究
    3. (三)离散人群的多点民族志研究方法
      1. 1.离散人群
      2. 2.多点民族志方法
  • 二、和合共生的张家川籍回族新疆移民
    1. (一)移民特点
      1. 1.地域性
      2. 2.一省性
      3. 3.流动性
      4. 4.亲缘性和地缘性
      5. 5.嵌入性
      6. 6.分散性
    2. (二)移民类型
      1. 1.按照组织主体划分
      2. 2.按照经济类型划分
      3. 3.按照移民动机和条件划分
    3. (三)迁移原因及意义
    4. (四)移民社区分类
      1. 1.按照居住格局划分
      2. 2.按照族群构成划分
  • 三、移民的文化适应与认同
    1. (一)边疆移民文化适应的主要内容
      1. 1.世俗文化适应
    2. (二)精神文化适应
      1. 1.多元一体的伊斯兰教
      2. 2.宗教建筑的族群文化因素
      3. 3.清真寺功能的转型
      4. 3.有寺不随和随寺不改宗现象
    3. (三)文化认同的选择性策略
    4. (四)移民文化适应的原因及意义
      1. 1.承载多元文化的禀赋
      2. 2.移民现实需求的满足
      3. 3.多元族群社会的接纳和帮助
      4. 4.伊斯兰信仰的价值认同
      5. 5.移民群体的个性特征
    5. (五)移民社会网络的建构
    6. (六)移民公共空间的共享与重构
  • 四、离散人群的新疆移民社区重构
    1. (一)族际互动
      1. 1.张家川籍回族移民之间的互动
      2. 2.张家川籍回族移民与其他籍回族移民之间的交往
      3. 3.张家川籍回族移民与世居回族之间的互动
      4. 4.张家川籍回族移民与汉族之间的互动
      5. 5.张家川籍回族移民与维吾尔等民族的交往
    2. (二)和合共生的教内互动
      1. 1.同一教派内部成员间的互动
      2. 2.不同教派间成员的互动
    3. (三)和而不同的移民差异
      1. 1.同跨国移民的差异
      2. 2.同疆内不同族群性移民的差异
      3. 3.同疆内不同地域性移民的差异
    4. (四)现代化进程中边疆移民的传统边界
      1. 1.对边疆移民迁入地的影响
      2. 2.对边疆移民回迁的影响
      3. 3.张家川籍回族移民对边疆和边界的认识
  • 结语:离散与根植

论文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