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5G技术、“灰色区域”与网络信息内容治理

摘要

5G技术可能引发对互联网生态的又一轮集中建构,为网络信息内容治理带来新的挑战。网络社会的突出特征表现为个体对主流价值的抵抗与对话语的争夺,处于互联网信息“灰色区域”的“低级红”“高级黑”就是一种以语言符号进行抵抗的方式。这种抵抗的基础是个体共享的抗拒性认同,其奏效与否受到诸多要素的影响,而5G技术对于这些影响要素的强化或将扩大“灰色区域”,令社会面临更严峻挑战。为此,应该转变治理理念,采取“疏”“堵”结合的策略,瓦解“低级红”“高级黑”的抗拒性认同基础,同时注重对新兴技术的应用与对新认同的建构。

作者

张权 作者单位:张权,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宋庆宇 作者单位:宋庆宇,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Zhang Quan
Song Qingyu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1]Ghosh,S.,5G Adoption Key to Succeeding with AI,Iot and Robotics,Martechseries[EB-OL].https://martechseries.com/technology/5g-adoption-key-to-succeeding-with-ai-iot-and-robotics/,2019-8-10.
  • [2]赵玉林.法治中国背景下互联网管理机制的整体设计——消解互联网公共舆论的“内向坍塌”危机[J].情报杂志,2016(5):27-45.
  • [3]〔西〕卡斯特尔.认同的力量[M].夏铸九,黄丽玲,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2-4、409、4-6、75-77、404、415-416、415-416、77、411-412、412-419.
  • [4]谢俊贵.凝视网络社会——卡斯特尔信息社会理论述评[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3):41-47.
  • [5]张桂芳.1G到5G:人际交往格局嬗变[J].人民论坛,2019(11):31-32.
  • [6]刘少杰.网络化时代社会认同的深刻变迁[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4(5):62-70.
  • [7]胡百精.互联网、公共危机与社会认同[J].山东社会科学,2016(4):5-12.
  • [8]王文彬,吴海琳.互联网使用及其对社会认同的影响——基于CGSS2010数据的实证分析[J].江海学刊,2014(5):92-100.
  • [9]〔瑞〕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38.
  • [10]汤景泰.话语竞争与集体协同——论网络娱乐式抗争的行动机制[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65-70.
  • [11]李红,董天策.符号学分析:网络公共事件研究的新路径[J].新闻大学,2012(1):99-108.
  • [12]许向东,刘轶欧.“高级黑”在国内舆论场和对外传播中的表现、影响与对策[J].新闻爱好者,2016(10):11-13.
  • [13]桑林峰.严防“低级红”“高级黑”[J].党建,2019(4):42.
  • [14]Hassid,J.,Safety Valve or Pressure Cooker? Blogs in Chinese Political Life[J].,2012,62:212-230.
  • [15]王子文,马静.网络舆情中的“网络推手”问题研究[J].政治学研究,2011(2):54-58.
  • [16]杨增岽,杜成敏.走出“低级红”“高级黑”的认知误区[J].前线,2019(9):54-55.
  • [17]傅慧芳.公民网络参政需求的增长与制度回应的博弈[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88-94.
  • [18]Birkland,T.A.,[M],Washington: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1997:270-275.
  • [19]Listhaug,O., The Dynamics of Trust in Politicians[A].In Hans-Dieter Klingemann & Dieter Fuchs,eds.,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 [20]邱泽奇.连通性:5G时代的社会变迁[J].探索与争鸣,2019(9):41-43.
  • [21]喻国明,曲慧.边界、要素与结构:论5G时代新闻传播学科的系统重构[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9(8):62-70.
  • [22]张爱军,李圆.人工智能时代后真相现象的消解、再塑及矫治[J].中国行政管理,2019(8):112-117.
  • [23]彭兰.5G时代“物”对传播的再塑造[J].探索与争鸣,2019(9):54-57.
  • [24]张权.网络舆情治理象限:由总体目标到参照标准[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2):176-184.
  • [25]《县乡人大运行机制研究》课题组.县乡两级的政治体制改革,如何建立民主的合作新体制——新密市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运作机制的调查研究报告[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7(4):6-28.
  • [26]张樹沁,宋庆宇.动物精神的社会学逻辑——《动物精神》一书引发的思考[J].社会发展研究,2017(1):228-241.

5G技术、“灰色区域”与网络信息内容治理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4.88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论文目录

  • 一 引言
  • 二 社会认同视角下的“低级红”“高级黑”
    1. (一)网络社会与社会认同
    2. (二)“低级红”“高级黑”的理想类型及其认同基础
  • 三 5G技术对“低级红”“高级黑”的催化作用
    1. (一)“低级红”“高级黑”的影响要素
      1. 1.所指层面—需求环节
      2. 2.能指层面—生产环节
      3. 3.效果层面—流行环节
    2. (二)5G技术对影响要素的强化
      1. 1.能指丰富与多感官参与
      2. 2.在场感与内容可阐释
      3. 3.社会个体化与联通性
      4. 4.物的参与与权力再生产
  • 四 结论与对策

论文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