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公共事件与社会情绪共振机制研究

摘要

社交媒体的迅猛发展一方面提高了公共事件信息的传播速度,另一方面也扩大了公共事件信息的传播范围。当反映社会问题的公共事件发生,社交平台中的舆论场和情绪场会相互振荡,个体情绪和群体情绪相互交织,造成了传播的叠加效应,共同构成公共事件与社会情绪共振的现象。本研究以社会情绪理论、社会物理学理论、公共传播理论为基础,从个体、群体、社会三个层面分析情绪在公共事件传播中的作用,探讨公共事件与个体情绪、群体情绪、社会情绪共振之间的关系,并尝试构建公共事件与社会情绪共振模型。

作者

谢耘耕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
李丹珉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
Xie Yungeng
Li Danmin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1]阮智富,郭忠新.现代汉语大词典:上册[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
  • [2]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 [3]朱天,马超.互联网情绪传播研究的新路径探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8,40(6):139-144.
  • [4]袁会,谢耘耕.公共事件网络谣言的造谣者研究——基于影响较大的118条公共事件网络谣言的内容分析[J].新闻记者,2015(5):58-65.
  • [5]王平,谢耘耕.突发公共事件中微博意见领袖的实证研究——以“温州动车事故”为例[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34(3):82-88.
  • [6]沈阳,刘朝阳,芦何秋,吴恋.微公益传播的动员模式研究[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3,20(3):96-111+128.
  • [7]周葆华.突发事件中的舆论生态及其影响:新媒体事件的视角[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3):16-20.
  • [8]Wang,Hongwei,et al.Text Feature Selection for Sentiment Classification of Chinese Online Reviews[J].,2013,25(4):425-439.
  • [9]郭小安.公共舆论中的情绪、偏见及“聚合的奇迹”——从“后真相”概念说起[J].国际新闻界,2019,41(1):115-132.
  • [10]张淑华.节点与变量:突发事件网络“扩音效应”产生的过程考察和一般模式——基于对“鲁山大火”和“兰考大火”的比较研究[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6,23(7):60-76+127-128.
  • [11]董向慧.“后真相时代”网络舆情与舆论转化机制探析——互动仪式链理论视角下的研究[J].理论与改革,2019(5):50-60.
  • [12]李宇环,梁晓琼.社会心态理论视阈下中国邻避冲突的发生机理与调适对策[J].中国行政管理,2018(12):102-107.
  • [13]刘怡君,牛文元.舆论形成及其演化的机理建模分析[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9(3):10-14.
  • [14]程蕾,黄希庭.自我觉知与情绪、心理健康的关系[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4-18.
  • [15]〔新西兰〕斯托曼(Strongman,K.T.).情绪心理学:从日常生活到理论 [M].王力,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 [16]Lazarus,R.S.[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
  • [17]王沛,林崇德.社会认知研究的基本趋向[J].心理科学,2003(3):536-537.
  • [18]〔瑞士〕荣格.人及其象征[M].史济才等,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
  • [19]郭景萍.试析作为“主观社会现实”的情感——一种社会学的新阐释[J].社会科学研究,2007(3):95-100.
  • [20]温淑春.当前我国社会情绪的现状、成因及疏导对策[J].理论与现代化,2013(3):104-108.
  • [21]Smelser,N.J.[M].New York:Routledge,2013.
  • [22]王俊秀.社会情绪的结构和动力机制:社会心态的视角[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5(5):55-63.
  • [23]沙莲香.社会心理学( 第2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 [24]〔法〕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M].李隽文,译.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7.
  • [25]Kuppens,T.,Yzerbyt,V.Y.Group-Based Emotions:The Impact of Social Identity on Appraisals,Emotions,and Behaviors[J].,2012,34(1):20-33.
  • [26]Panksepp,J.On the Embodied Neural Nature of Core Emotional Affects[J].,2005,12(8-10):158-184.
  • [27]Schwarz,N.,Clore,G.L.Feelings and Phenomenal Experiences[A].in A.Kruglanski & E.T.Higgins eds.Social Psychology:Handbook of Basic Principles[C].New York:Guilford,2007:385-407.
  • [28]Forgas,J.P.Affect in Social Judgments and Decisions:A Multiprocess Model[J].,1992,25(2):227-275.
  • [29]〔美〕兰德尔·柯林斯.互动仪式链[M].林聚任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 [30]Collins,R.[M].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14.
  • [31]毕鹏程,席酉民.群体决策过程中的群体思维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2,5(1):25-34.
  • [32]〔美〕曼瑟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M].陈郁等,译.上海:格致出版社,2017.

公共事件与社会情绪共振机制研究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5.03 查看全文 >

VIP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