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驰援”探源与释义

摘要

近段时间,“驰援”频繁出现于网络和纸媒,这其中既有社会背景因素的推动作用,也体现了汉语词汇发展的自身规律。“驰”与“援”经历了各自成词、自由组合阶段,至迟在隋唐时期,“驰”与“援”开始连用,结合为松散的短语。清代结构定型性明显增强,语义融合度增加;民国时期双音化成词。“驰援”通过概念整合,形成新创意义;在使用领域方面发生了泛化,语义特征发生了增减变化,[+战争]消失,[+紧急]增加。“驰援”与“支援”在语义特征、语法功能方面均有不同。

作者

郭伏良 作者简介:郭伏良(1960- ),男,河北大学燕赵文化高等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汉语词汇学。
邢玉婷 作者简介:邢玉婷(1988-),女,河北大学文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1]董秀芳.词汇化:汉语双音词的衍生和发展修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 [2]徐江胜.语义感染在词汇化中的作用——以“所事”、“所有”的词汇化为例[J].汉语史学报,2013(13).
  • [3]Fauconnier,Gilles.Mappings in Thought and Langua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 [4]陈建生.认知词汇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 [5]George Lakoff,Mark 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 [6]吴登堂.词义的泛化[J].辽宁师专学报,2004(2).
  • [7]Bernd Heine,Tania Kuteva.Language Contact and Grammatical Change[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5.
  • [8]〔瑞士〕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 [9]葛本仪.现代汉语词汇学(第3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 [10]吴耀根,吴为善.汉语双音化效应再探[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

“驰援”探源与释义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2.69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论文目录

  • 引言
  • 一 “驰援”的语源推求
    1. (一)“驰”与“援”各自为词阶段
    2. (二)“驰”与“援”的自由组合
    3. (三)“驰援”的黏合连用与双音化成词
    4. (四)“驰援”的概念整合
  • 二 “驰援”成为热词
  • 三 “驰援”与“支援”的关系
    1. (一)“驰援”与“支援”的语义特征
    2. (二)“驰援”与“支援”的语法特征
  • 四 结论与启示

论文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