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中国减贫的精准机制

关键词

作者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陈潭、刘兴云,2011,《锦标赛体制、晋升博弈与地方剧场政治》,《公共管理学报》第2期。
  •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2016,《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办法》,10月17日,http://www.cpad.gov.cn/art/2016/10/17/art_46_54504.html。
  •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2018,《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2217号(农业水利类222号)提案答复的函》,12月25日,http://www.cpad.gov.cn/art/2018/12/25/art_2203_92496.html。
  • 贺东航、孔繁斌,2019,《中国公共政策执行中的政治势能——基于近20年农村林改政策的分析》,《中国社会科学》第4期。
  • 刘伟、李树茁、任林静,2017,《西部农村扶贫项目目标瞄准方法研究——基于陕西安康贫困山区的调查》,《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期。
  • N县扶贫办数据组,2018,《N县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汇编》,10月19日。
  • 荣敬本,2013,《“压力型体制”研究的回顾》,《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第6期。
  • 汪三贵、Albert Park,2010,《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的估计与瞄准问题》,《贵州社会科学》第2 期。
  • 王绍光,2006,《中国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模式》,《中国社会科学》第5期。
  • 王新明、施钱贵、马卓言,2018,《贵州:大数据打通精准扶贫“经络”-新华网》,5月15日,http://www.xinhuanet.com/info/2018-05/15/c_137179784.htm。
  • 新华网,201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12月7日,http://www.gov.cn/zhengce/2015-12/07/content_5020963.htm。
  •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2018,《脱贫攻坚的井冈答卷》,5月2日,http://v.ccdi.gov.cn/2018/05/02/VIDEjUeBv3yQyuKuEKbiJ88Y180502.shtml。
  • 周飞舟,2009,《锦标赛体制》,《社会学研究》第3期。
  • 周黎安,2007,《中国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模式研究》,《经济研究》第7期。
  • Alatas,V.,A.Banerjee,R.Hanna,B.A.Olken,and J.Tobias. 2012. “Targeting the Poor:Evidence from a Field Experiment in Indonesia.”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02:1206-1240.
  • Besley,T.,R.Kanbur. 1990. “The Principals of Targeting” World Bank Research and External Affairs Working Paper Series.
  • Brødsgaard,K.E. 2013. “Fragmented Authoritarianism or Integrated Fragmentation.” Paper presented at 2013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Association of Asian Studies(AAS),San Diego,USA.
  • Coady,D.,M.Grosh,and J.Hoddinott et al. 2003. Targeting of Transfer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Review of Experience and Lessons(Washington,DC:World Bank Publications).
  • Donder,Philippe De,and Jean Hindriks. 1998.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argeting.” Public Choice 95:177-200.
  • Galasso,E. and M.Ravallion. 2005. “Decentralized Targeting of an Antipoverty Program.”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89:705-727.
  • Grosh,E.M. and J.L.Baker. 1995. “Living Standards Measurement Study.” Working Paper No.118 in Proxy Means Tests for Targeting Social Programs.Washington,DC:World Bank.
  • Heilmann,S. 2018. Red Swan:How Unorthodox Policy-Making Facilitated China’s Rise(Hong Kong: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Press).
  • Lasswell,Harold D. 1950. Politics:Who Gets What,When,How?(New York:Peter Smith).
  • Lieberthal,Kenneth and Michel Oksenberg,eds. 1988. Policy Making in China:Leaders,Structures,and Processes(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 Lieberthal,Kenneth G. and David M.Lampton,eds. 1996. Bureaucracy,Politics,and Decision Making in Post-Mao China(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 Ma,J. and Muhua Lin. 2012. “Policymaking in China:A Review of Chinese Scholarship.” China Review 12:95-122.
  • Mertha,Andrew. 2009. “Fragmented Authoritarianism 2.0’:Political Pluralization in the Chinese Policy Process.” The China Quarterly 200:995-1012.
  • Nichols,A.L. and R.J.Zeckhauser. 1982. “Targeting Transfers Through Restrictions on Recipient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72:372-377.
  • O’Brien,Kevin J. and Lianjiang Li. 1999. “Selective Policy Implementation in Rural China.” Comparative Politics 31:167-186.
  • Ravallion,M. 2009. “How Relevant is Targeting to the Success of an Antipoverty Program?” The World Bank Research Observer 24:205-231.
  • Schubert,G. and A.L.Ahlers. 2012. “County and Township Cadres as a Strategic Group:‘Building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in Three Provinces.” The China Journal 67:67-86.
  • Schubert,G. and B.Alpermann. 2019. “Studying the Chinese Policy Process in the Era of ‘Top-Level Design’:The Contribution of ‘Political Steering’ Theory.” Journal of Chinese Political Science 24:199-224.
  • 陈柏峰,2011,《熟人社会:村庄秩序机制的理想型研究》,《社会》第1期。
  • 陈辉、张全红,2016,《基于多维贫困测度的贫困精准识别及精准扶贫对策——以粤北山区为例》,《广东财经大学学报》第3期。
  • 贺雪峰,2009,《村治的逻辑——农民行动单位的视角》,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贺雪峰、刘锐,2009,《熟人社会的治理——以贵州湄潭县聚合村调查为例》,《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期。
  • 黄承伟,2016,《中国扶贫开发道路研究:评述与展望》,《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5期。
  • 刘升,2015,《精英俘获与扶贫资源资本化研究——基于河北南村的个案研究》,《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5期。
  • 石杰琳,2012,《村级民主管理制度创新的制约与进路》,《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第11期。
  • 唐丽霞、罗江月、李小云,2015,《精准扶贫机制实施的政策和实践困境》,《贵州社会科学》第5期。
  • 汪三贵、王姮、王萍萍,2007,《中国农村贫困家庭的识别》,《农业技术经济》第1期。
  • 王宇、李博、左停,2016,《精准扶贫的理论导向与实践逻辑——基于精细社会理论的视角》,《贵州社会科学》第5期。
  • 邢成举、李小云,2013,《精英俘获与财政扶贫项目目标偏离的研究》,《中国行政管理》第9期。
  • 徐勇,2010,《农民理性的扩张:“中国奇迹”的创造主体分析——对既有理论的挑战及新的分析进路的提出》,《中国社会科学》第1期。
  • 徐勇,2006,《“再识农户”与社会化小农的建构》,《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3期。
  • 杨嵘均,2014,《论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在乡村治理中的互动关系》,《江海学刊》第1期。
  • 尧水根,2016,《论精准识别与精准帮扶实践问题及应对》,《农业考古》第3期。
  • 张晓静、冯星光,2008,《贫困的识别、加总与分解》,《上海经济研究》第10期。
  • 赵晓峰,2010,《村级民主政治转型:从汲取型民主到分配型民主——村治精英类型更替的视角》,《天津行政学院学报》第5期。
  • 赵晓峰、刘涛,2009,《农民公平观念与乡村治理性危机的关联》,《调研世界》第7期。
  • 左停、杨雨鑫、钟玲,2015,《精准扶贫:技术靶向、理论解析和现实挑战》,《贵州社会科学》第8期。
  • Bardhan,P. and D. Mookherjee. 2000. “Capture and Governance at Local and National Level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90:135-139.
  • 陈守东、顾天翊,2019,《产业扶贫具有更好的贫困摆脱效应吗?——基于扶贫改革试验区样本的准自然实验分析》,《财经问题研究》第10期。
  • 国家统计局,2020,《2019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109万人》,央视网,1月24日,http://news.cctv.com/2020/01/24/ARTICZeI83rs0ryY8pMclse4200124.shtml。
  • 国务院,2016,《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的通知》,12月3日,http://www.cpad.gov.cn/art/2016/12/3/art_46_56101.html。
  • 胡晗、司亚飞、王立剑,2018,《产业扶贫政策对贫困户生计策略和收入的影响——来自陕西省的经验证据》,《中国农村经济》第1期。
  • 黄承伟、邹英、刘杰,2017,《产业精准扶贫:实践困境和深化路径——兼论产业精准扶贫的印江经验》,《贵州社会科学》第9期。
  • 李冬慧、乔陆印,2019,《从产业扶贫到产业兴旺: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困境与创新趋向》,《求实》第6期。
  • 李玉山、陆远权,2020,《产业扶贫政策能降低脱贫农户生计脆弱性吗?——政策效应评估与作用机制分析》,《财政研究》第5期。
  • 李志平,2017,《“送猪崽”与“折现金”:我国产业精准扶贫的路径分析与政策模拟研究》,《财经研究》第4期。
  • 李卓、左停,2018,《资产收益扶贫有助于“减贫”吗?——基于东部扶贫改革试验区Z市的实践探索》,《农业经济问题》第10期。
  • 梁栩丞、刘娟、胡秋韵,2020,《产业发展导向的扶贫与贫弱农户的脱贫门槛:基于农政分析框架的反思》,《中国农村观察》第6期。
  • 林万龙、华中昱、徐娜,2018,《产业扶贫的主要模式、实践困境与解决对策——基于河南、湖南、湖北、广西四省区若干贫困县的调研总结》,《经济纵横》第7期。
  • 施海波、李芸、张姝、吕开宇,2019,《精准扶贫背景下产业扶贫资产管理与收益分配优化研究》,《农业经济问题》第3期。
  • 邢成举、李小云,2013,《精英俘获与财政扶贫项目目标偏离的研究》,《中国行政管理》第9期。
  • 央广网,2016,《习近平治国理政“100句话”之: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8月2日,http://m.cnr.cn/news/20160802/t20160802_522858672.html。
  • 叶敬忠、贺聪志,2019,《基于小农户生产的扶贫实践与理论探索——以“巢状市场小农扶贫试验”为例》,《中国社会科学》第2期。
  • 尤琳、魏日盛,2020,《“村党支部+合作社”产业扶贫模式:运行成效、实践困境与政策建议》,《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期。
  • 张延龙,2019,《信任困境、合作机制与“资产收益扶贫”产业组织发展——一个农业龙头企业垂直解体过程中的策略与实践》,《中国农村经济》第10期。
  • 邓伟志、苏红,2005,《关于弱势群体问题》,《社会科学论坛》第3期。
  • 李学林,2005,《社会转型与中国社会弱势群体》,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 骆群,2007,《“弱势群体”再界定》,《南京社会科学》第3期。
  • 王思斌,1998,《社会工作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 王文祥,2009,《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机制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
  • 姚彬彬,2009,《“弱势群体”概念再界定》,《西安社会科学》第5期。
  • 张敏杰,2003,《中国弱势群体研究》,长春出版社。
  • 庄孔韶、方静文,2012,《作为文化的组织:人类学组织研究反思》,《思想战线》第4期。
  • 庄孔韶、李飞,2008,《人类学对现代组织及其文化研究》,《民族研究》第3期。
  • 庄孔韶、王剑利、宋雷鸣等,2012,《农村弱势群体的界定及指标体系研究》(研究报告)。
  • 邓维杰,2014,《精准扶贫的难点、对策与路径选择》,《农村经济》第6期。
  • 付少平、赵晓峰,2015,《精准扶贫视角下的移民生计空间再塑造研究》,《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6期。
  • 葛志军、邢成举,2015,《精准扶贫:内涵、实践困境及其原因阐释——基于宁夏银川两个村庄的调查》,《贵州社会科学》第5期。
  • 顾仲阳,2014,《精准扶贫,不撒胡椒面》,《人民日报》3月12日,第2版。
  • 贺东航、牛宗岭,2015,《精准扶贫成效的区域比较研究》,《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第11期。
  • 黄宗智,2000,《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中华书局。
  • 李博,2016,《项目制扶贫的运作逻辑与地方性实践——以精准扶贫视角看A县竞争性扶贫项目》,《北京社会科学》第3期。
  • 刘凤芹、徐月宾,2016,《谁在享有公共救助资源?——中国农村低保制度的瞄准效果研究》,《公共管理学报》第1期。
  • 刘华新、庞革平、孔祥武,2016,《广西识真贫:50万“疑似贫困户”被一票否决》,《人民日报》3月25日,第16版。
  • 刘娟、陆继霞、叶敬忠,2012,《社会保障资源安排中的逻辑与政治——以华北一个村庄为例》,《公共管理学报》第1期。
  • 卢福营,2002,《村级治理下的村民公共参与》,《国家行政学院学报》第3期。
  • 诺思,道格拉斯·C.,2014,《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杭行译,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 舒尔茨,1987,《改造传统农业》,梁小民译,商务印书馆。
  • 斯科特,詹姆斯·C.,2001,《农民的道义经济学:东南亚的反叛与生存》,程立显等译,译林出版社。
  • 苏芳、尚海洋,2012,《农户生计资本对其风险应对策略的影响——以黑河流域张掖市为例》,《中国农村经济》第8期。
  • 孙咏梅,2016,《中国农民工精神贫困识别及精准扶贫策略——基于建筑业的调查》,《社会科学辑刊》第2期。
  • 孙兆霞,2015,《脱嵌的产业扶贫——以贵州为案例》,《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第3期。
  • 腾讯新闻,2016,《广西检索出50万疑似贫困户:其中半数有车》,3月25日,http://news.qq.com/a/20160325/028586.htm。
  • 田先红,2010,《息访之道——国家转型期的桥镇信访治理研究,1995-2009》,博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
  • 王国勇、邢溦,2015,《我国精准扶贫工作机制问题探析》,《农村经济》第9期。
  • 王瑞芳,2016,《精准扶贫:中国扶贫脱贫的新模式、新战略与新举措》,《当代中国史研究》第1期。
  • 王宇、李博、左停,2016,《精准扶贫的理论导向与实践逻辑——基于精细社会理论的视角》,《贵州社会科学》第5期。
  • 吴雄周、丁建军,2015,《精准扶贫:单维瞄准向多维瞄准的嬗变——兼析湘西州十八洞村扶贫调查》,《湖南社会科学》第6期。
  • 徐勇、邓大才,2006,《社会化小农:解释当今农户的一种视角》,《学术月刊》第7期。
  • 虞崇胜、余扬,2016,《提升可行能力:精准扶贫的政治哲学基础分析》,《行政论坛》第1期。
  • 赵武、王姣玥,2015,《新常态下“精准扶贫”的包容性创新机制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第S2期。
  • 郑长德,2016,《基于包容性绿色发展视域的集中连片特困民族地区减贫政策研究》,《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1期。
  • 郑瑞强、王英,2016,《精准扶贫政策初探》,《财政研究》第2期。
  • 中国新闻网,2016,《广西村民争当贫困户 称评不上就找县政府》,3月25日,https://china.huanqiu.com/article/9CakrnJUNkQ。
  • 左停、杨雨鑫、钟玲,2015,《精准扶贫:技术靶向、理论解析和现实挑战》,《贵州社会科学》第8期。
  • 邓大才等,2015,《贫困村缘何难以脱贫——对全国31个省48个贫困村与222个非贫困村的比较研究》,载徐勇主编《反贫困在行动:中国农村扶贫调查与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经济发展司、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2013,《中国民族统计年鉴2012》,中国统计出版社。
  • 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办公室,2015,《2015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中国统计出版社。
  • 何立华,2015,《人口较少民族的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研究》,载国家民委经济发展司、中南民族大学编《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研讨会论文集》。
  • 何立华、成艾华,2016,《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教育发展问题的实证研究——基于第五、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分县数据》,《民族教育研究》第1期。
  • 森,阿马蒂亚,2002,《以自由看待发展》,任赜、于真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唐任伍,2015,《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阐释》,《人民论坛》第30期。
  • 汪三贵、郭子豪,2015,《论中国的精准扶贫》,《贵州社会科学》第5期。
  • 王文长,2008,《民族视角的经济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
  • 王文长、孟廷燕,1990,《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结构·模式·未来》,民族出版社。
  • 王雪梅、郭铭华,2009,《将哈尔滨市纳入艰苦边远地区》,《黑龙江日报》3月9日。
  • 元林君,2016,《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与反贫困战略》,《行政管理改革》第4期。
  • 张克中,2014,《贫困理论研究综述》,《减贫与发展》第4期,内部刊物。
  • 张丽君、董益铭、韩石,2015,《西部民族地区空间贫困陷阱分析》,《民族研究》第1期。
  • 张韬,2010,《中国人口较少民族发展问题研究——以鄂伦春民族为例》,硕士学位论文,中央民族大学。
  • 《中国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研究丛书》编委会,2007,《中国人口较少民族经济和社会发展调查报告》,民族出版社。

中国减贫的精准机制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44.92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1 精准识贫的顶层设计与调适性执行
    1. 一 如何识别贫困
    2. 二 精准识贫的顶层设计与调适性执行
      1. (一)贫困识别政策的顶层设计
      2. (二)空间维度的调试性执行
      3. (三)时间维度的调试性执行
    3. 三 结论
  • 2 谁是贫困户?精准扶贫中精准识别的国家逻辑与乡土困境
    1. 一 问题的提出
    2. 二 田野调查概述
    3. 三 贫困村A村精准识别的过程分析
      1. (一)第一轮精准识别:国家逻辑的执行过程
      2. (二)第二轮精准识别中所遭遇的乡土困境
    4. 四 精准识别遭遇乡土困境的学理分析
      1. (一)农村熟人社会的关系网络
      2. (二)农村社会的不规则性
      3. (三)农村社会“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
      4. (四)村级民主的不健全
    5. 五 结语
  • 3 精准到户?:产业精准扶贫政策评价及下一步改革思考
    1. 一 问题的提出
    2. 二 “精准到户”产业扶贫政策的主要做法
      1. (一)产业直补政策
      2. (二)资产收益扶贫政策
      3. (三)到户产业培训或实物帮扶政策
    3. 三 产业精准扶贫的基本成效
      1. (一)贫困群体经营性收入有效增加
      2. (二)弱劳动能力贫困群体资产收益有效增加
      3. (三)贫困户产业自主发展能力得到提升
    4. 四 产业精准扶贫政策面临的挑战
      1. (一)对农民经营性收入增收的带动能力仍然有限
      2. (二)政策精准性有待商榷
      3. (三)产业发展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需进一步完善
      4. (四)资产收益分红模式有待改进
      5. (五)产业扶贫资产管理较为薄弱
    5. 五 思考与建议
      1. (一)调整产业帮扶对象,从“精准到人”向“精准到人与精准到业相结合”转变
      2. (二)动态调整产业扶贫资产收益的受益对象
      3. (三)完善向小农户和低收入农户倾斜的产业和公共服务政策体系
      4. (四)分类明晰产业扶贫资产产权属性,加强产业扶贫资产管理
  • 4 农村扶贫工作中的弱势群体识别问题
    1. 一 农村贫困问题与“农村弱势群体”
    2. 二 何以瞄准“弱势群体”?
    3. 三 组织人类学的“农村弱势群体”识别
      1. (一)人类学乡村研究中的“强势—弱势”
      2. (二)以组织形式出现的农村弱势群体
      3. (三)弱势群体的组织特征
      4. (四)弱势群体识别的层次
    4. 四 建议:开发地方应用导向的弱势群体识别指标体系
  • 5 精准扶贫中农民争当贫困户的行为及其阐释
    1. 一 分析框架
    2. 二 精准扶贫中的农户行为
      1. (一)制度化手段
      2. (二)非制度化手段
    3. 三 农民行为的原因阐释
      1. (一)国家政策改变了农户的心态
      2. (二)农户自身的脆弱生计与平均主义心态
      3. (三)制度设计理念与执行的不合理
    4. 四 结论与对策建议
      1. (一)初步结论
      2. (二)建议和对策
  • 6 精准扶贫的差别化政策研究
    1. 一 人口较少民族属于深度贫困
      1. (一)空间贫困
      2. (二)资本贫困
      3. (三)能力贫困
      4. (四)信息贫困
    2. 二 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异质性
      1. (一)发展基础不同
      2. (二)发展条件不同
      3. (三)发展成本不同
      4. (四)发展水平不同
      5. (五)发展目标不同
    3. 三 实施差别化政策应坚持的原则
      1. (一)因族举措,发挥民族特色
      2. (二)因地制宜,发挥区域优势
      3. (三)因时施策,抢抓发展机遇

章节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