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易地搬迁脱贫

关键词

作者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程昭鑫,1989,《贵州土司制度与改土归流》,《贵州民族研究》第4期。
  • 费孝通,2008,《乡土中国》,人民出版社。
  • 费孝通,2009,《反思·对话·文化自觉》,载《费孝通全集》(第16卷),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 冯友兰,2008,《中国哲学简史》,赵复三译,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吉登斯,安东尼,2001,《失控的世界——全球化如何重塑我们的生活》,周红云译,江西人民出版社。
  • 吉登斯,安东尼,1998,《社会的构成——结构化理论大纲》,李康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李培林,1993,《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第3期。
  • 刘华军,2016,《文化转型与少数民族脱贫——以贵州少数民族为例》,《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8期。
  • 卯丹,2016,《从西北蒙古穆斯林到西南汉人——乌蒙高地卯氏家族历史与文化的个案分析》,《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期。
  • 斯科特,詹姆斯·C.,2016,《逃避统治的艺术——东南亚高地的无政府主义历史》,王晓毅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孙庆忠,2009,《离土中国与乡村文化的处境》,《江海学刊》第4期。
  • 王清颖、周相吉,2016,《中国正发生1000万贫困人口大迁徙,足以改变历史!》,瞭望智库,10月19日,http://news.cctv.com/2016/10/19/ARTI5w6DtQD8BhWVFDDhGlhL161019.shtml。
  • 邓敏文、吴浩,1995,《没有国王的王国——侗款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徐晓光,2009,《为“蛊女”鸣冤——黔东南苗族“蛊”现象的法人类学寻脉》,《甘肃政法学院学报》第2期。
  • 杨昌儒、孙兆霞、金燕,2010,《贵州民族关系构建》,贵州人民出版社。
  • 叶敬忠、孙睿昕,2012,《发展主义研究述评》,《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期。
  • 赵旭东,2013,《从社会转型到文化转型——当代中国社会的特征及其转化》,《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期。
  • 赵旭东,2014,《人类学与文化转型——对分离技术的逃避与“在一起”哲学的回归》,《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期。
  • 赵旭东,2016a,《中国转型不走极端道路才是好的》,凤凰资讯·凤凰大学问,9月5日。
  • 赵旭东,2016b,《循环的断裂与断裂的循环——基于一种乡土社会文化转型的考察》,《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期。
  • 赵旭东、周恩宇,2013a,《国家作为“外人”——一个西南山地民族的认同边界及其纠纷调解过程中的国家角色》,《社会科学》第3期。
  • 赵旭东、周恩宇,2013b,《道路、发展与族群关系的“一体多元”——黔滇驿道的社会、文化与族群关系的型塑》,《北方民族大学学报》第6期。
  • 周恩宇,2014,《道路、发展与权力——中国西南的黔滇古驿道及其功能转变的人类学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国农业大学。
  • Ortner,Sherry. 2006. Anthropology and Social Theory:Culture,Power,and the Acting Subject(Durham and London:Duke University Press).
  • 白南生、卢迈,2000,《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移民:方法和经验》,《管理世界》第3期。
  • 陈艾、李雪萍,2015,《脆弱性—抗逆力: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可持续生计分析》,《社会主义研究》第2期。
  • 国务院,2011,《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12月1日,http://www.gov.cn/jrzg/2011-12/01/content200846_2.htm。
  • 何得桂、党国英,2015,《西部山区避灾移民搬迁政策执行偏差及其影响研究——以陕南为例》,《青海社会科学》第4期。
  • 李小云,2013,《我国农村扶贫战略实施的治理问题》,《贵州社会科学》第7期。
  • 李雪萍、龙明阿真,2011,《村庄公共产品供给:增强可行能力达致减贫——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县西俄洛乡杰珠村为例》,《社会主义研究》第1期。
  • 陆汉文、覃志敏,2015,《我国扶贫移民政策的演变与发展趋势》,《贵州社会科学》第5期。
  • 欧阳静,2011,《压力型体制与乡镇的策略主义逻辑》,《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第3期。
  • 施国庆、郑瑞强,2010,《扶贫移民:一种扶贫工作新思路》,《甘肃行政学院学报》第4期。
  • 谭海波、蔡立辉,2010,《论“碎片化”政府管理模式及其改革路径——“整体型政府”的分析视角》,《社会科学》第8期。
  • 唐海华,2006,《“压力型体制”与中国的政治发展》,《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第1期。
  • 唐丽霞、李小云、左停,2012,《社会排斥、脆弱性和可持续性生计:贫困的三种分析框架及比较》,《贵州社会科学》第12期。
  • 唐兴盛,2014,《政府“碎片化”:问题、根源与治理路径》,《北京行政学院学报》第5期。
  • 汪三贵、郭子豪,2015,《论中国的精准扶贫》,《贵州社会科学》第5期。
  • 汪玮、周育海,2013,《多重逻辑下的制度变迁:一个案例的探析》,《浙江社会科学》第9期。
  • 曾凡军,2013,《政府组织功能碎片化与整体性治理》,《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期。
  • 郑瑞强、施国庆,2011,《扶贫移民权益保障与政府责任》,《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5期。
  • 郑瑞强、王英、张春美,2015,《扶贫移民适应期生计风险、扶持资源承接与政策优化》,《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期。
  • 周雪光、艾云,2010,《多重逻辑下的制度变迁:一个分析框架》,《中国社会科学》第4期。
  • 左停、杨雨鑫、钟玲,2015,《精准扶贫:技术靶向、理论解析和现实挑战》,《贵州社会学》第8期。
  • 蔡林,2014,《中国生态移民工程的问题及规范性研究》,《环境保护》第23期。
  • 费孝通,1998,《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
  •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7,《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4月28日,http://www.sdpc.gov.cn/zcfb/zcfbtz/2016107WO20161031494556658763.pdf。
  •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地区经济司,2017,《易地搬迁,脱贫发展天地宽》,2月27日,http://dqs.ndrc.gov.cn/fpkf/201702/t20170227_839236.html。
  • 黄小慧、刘金龙,2014,《城与乡的关系史:新型城镇化思考》,《湖南城市学院学报》第3期。
  • 黎洁,2016,《陕西安康移民搬迁农户的生计适应策略与适应力感知》,《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第9期。
  • 李聪、康博纬、李萍、高梦,2017,《易地移民搬迁对农户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的影响——来自陕南的证据》,《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第11期。
  • 李宇军、张继焦,2017,《易地扶贫搬迁必须发挥受扶主体的能动性——基于贵州黔西南州的调查及思考》,《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5期。
  • 廖琪林,2017,《广西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易地扶贫搬迁问题及对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广西师范学院。
  • 刘金龙、翟福生、张明慧,2018,《城郊型社区治理过程逻辑——以北京市J社区为例》,《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7期。
  • 刘毅、田小芳、孙岩,2014,《关系型社会资本对农村被动移民迁移意愿的影响研究》,《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期。
  • 陆汉文、黄承伟,2016,《中国精准扶贫发展报告201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马流辉、曹锦清,2017,《易地扶贫搬迁的城镇集中模式:政策逻辑与实践限度——基于黔中G县的调查》,《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第10期。
  • 覃明兴,2007,《扶贫自愿性移民的迁移决策及主体选择性研究》,《南方人口》第4期。
  • 商南县人民政府,2019,《县情概况》,6月4日,http://www.shangnan.gov.cn/info/egovinfo/1001/xxgk/xxgk_content/zfb-30/2019-0604003.htm。
  • 唐丽霞,2003,《谁迁移了?——我国西部地区有组织的自愿移民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中国农业大学。
  • 田阡、李虎,2015,《人往低处迁:武陵山区土家族自愿搬迁移民的理性选择——基于重庆石柱县汪龙村的调查》,《思想战线》第5期。
  • 王娟、吴海涛,2014,《贫困山区农户生计转型研究综述》,《农村经济与科技》第7期。
  • 王娜、杨文健,2016,《生态移民精准扶贫:现实困境、内在悖论与对策》,《开发研究》第4期。
  • 王晓毅,2017,《易地搬迁与精准扶贫:宁夏生态移民再考察》,《新视野》第2期。
  • 邹英、向德平,2017,《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市民化困境及其路径选择》,《江苏行政学院学报》第2期。
  • DFID,2000,Sustainable Livelihoods Guidance Sheets(London:Department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 Lasswell,H.D. 1970. “The Emerging Conception of the Policy Sciences.” Policy Sciences 1:3-14.
  • 陈通明、孔炜莉、思治明,2013,《宁夏政策性移民和自发移民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研究报告》,中国生态移民与区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范建荣、郑艳、姜羽,2011,《政策移民与自发移民之比较研究》,《宁夏社会科学》第5期。
  • 高菲,2016,《“西马银”移交西夏区管理》,《宁夏日报》2月21日。
  • 孔炜莉、陈之曦,2012,《宁夏自发移民户籍管理问题研究》,《宁夏社会科学》第3期。
  • 李培林等,2016,《中国扶贫开发报告 201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李培林、王晓毅,2013,《移民、扶贫与生态文明建设——宁夏生态移民调研报告》,《宁夏社会科学》第3期。
  • 王晓毅,2017,《易地搬迁与精准扶贫:宁夏生态移民再考察》,《新视野》第2期。
  • 杨永芳、徐东海,2016,《西部民族地区自发移民社会治理的困境及对策》,《社会治理》第4期。
  • 杨永芳、陈之曦,2017,《民族地区自发移民聚居区的社会治理结构——以宁夏银川兴泾镇涝池村为例》,《宁夏社会科学》第2期。
  • 杨之汀,2016,《红寺堡提升3.5万自发移民获得感》,《宁夏日报》6月10日。
  • 鲍曼,齐尔格特,2002,《通过社会学去思考》,高华等译,社会科学出版社。
  • 陈阿江、朱启彬,2016,《未能随迁的乡土关系——锦镇搬迁对商贸活动影响的分析》,《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期。
  • 陈绍军、程军、史明宇,2014,《水库移民社会风险研究现状及前沿问题》,《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期。
  • 陈绍军、田鹏,2016,《“嵌入”:移民社会系统重建的新视角——以江西省W水利枢纽工程为例》,《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期。
  • 杜云素、钟涨宝,2012,《水库移民的贫困风险认知及应对策略研究——基于湖北江陵丹江口水库移民的调查》,《中国农村水利水电》第3期。
  • 杜赞奇,2010,《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王福明译,江苏人民出版社。
  • 费孝通,2013,《乡土中国》,上海人民出版社。
  • 风笑天,2004,《“落地生根”?——三峡农村移民的社会适应》,《社会学研究》第5期。
  • 风笑天,2006,《生活的移植——跨省外迁三峡移民的社会适应》,《江苏社会科学》第3期。
  • 格兰诺维特,马克,2015,《镶嵌——社会网与经济行动》,罗家德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胡静,2010,《大型工程非自愿移民的贫困特征分析——基于能力视角的研究》,《江汉论坛》第2期。
  • 金耀基,1993,《中国社会与文化》,牛津大学出版社。
  • 李伯华、窦银娣、杨振、田亚军,2011,《社会关系网络变迁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以湖北省长岗村为例的实证研究》,《农村经济》第3期。
  • 李正彪,2004,《一个综述:国外社会关系网络理论研究及其在国内企业研究中的运用》,《经济问题探索》第11期。
  • 刘有安,2009,《移民文化适应过程中的“污名化”现象研究》,《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期。
  • 罗忆源,2003,《农民工流动对其社会关系网络的影响》,《青年研究》第11期。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1995,人民出版社。
  • 塞尼,迈克尔·M.,1998,《移民·重建·发展》二,水库移民经济研究中心编译,河海大学出版社。
  • 森,阿马蒂亚,2002,《以自由看待发展》,任赜、于真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盛济川、施国庆,2008,《水库移民贫困原因的经济分析》,《农业经济问题》第12期。
  • 施国庆、严登才、孙中艮,2015,《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移民社会系统的影响与重建》,《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期。
  • 石智雷、邹蔚然,2013,《库区农户的多维贫困及致贫机理分析》,《农业经济问题》第6期。
  • 司睿,2005,《农民工流动的社会关系网络研究》,《社科纵横》第5期。
  • 孙立平,1996,《“关系”、社会关系与社会结构》,《社会学研究》第5期。
  • 孙良顺,2016,《水库移民贫困成因与反贫困策略:基于文献的讨论》,《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4期。
  • 孙中艮、余芳梅,2009,《贫困理论视角下水库移民反贫困路径的转变》,《贵州社会科学》第2期。
  • 唐传利,2015,《创新水库移民工作 精准实施水利扶贫》,《中国水利》第24期。
  • 邢成举,2016,《搬迁扶贫与移民生计重塑:陕省证据》,《改革》第11期。
  • 杨丹丹,2016,《农村水库移民精准扶贫工作的实践探究——以浙江省T市为例》,《辽宁农业科学》第5期。
  • 杨涛,2005,《中国水库移民反贫困的思考》,《前沿》第8期。
  • 杨云彦、徐映梅、胡静、黄瑞芹,2008,《社会变迁、介入型贫困与能力再造——基于南水北调库区移民的研究》,《管理世界》第11期。
  • 翟学伟,2004,《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情理社会中的社会交换方式》,《社会学研究》第5期。
  • 张青松,2000,《三峡移民的社会支持网》,《社会》第1期。
  • 朱启臻,2017,《“柔性扶贫”理念的精准扶贫》,《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期。

易地搬迁脱贫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37.15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1 易地扶贫搬迁的实践及其后果
    1. 一 社会文化转型:一个理论分析的背景
    2. 二 “易地扶贫搬迁”:何以成为一种脱贫致富的方式?
    3. 三 “难愈的剧痛”:被离土又离乡的人们
    4. 四 “路在何方”:转型诉求与应对滞后的现状
    5. 五 “固定边界”:族群的边界重组及其治理困境
    6. 六 结束语
  • 2 遭遇搬迁:精准扶贫视角下扶贫移民搬迁政策执行逻辑的探讨
    1. 一 王村扶贫移民搬迁的过程分析
      1. (一)第一阶段:搬迁户的识别与动员
      2. (二)第二阶段:搬迁中羸弱的地方财政
      3. (三)第三阶段:搬迁后工程验收中的治理缺失
      4. (四)第四阶段:搬迁后的可持续生计
    2. 二 精准扶贫中扶贫移民搬迁的逻辑困境
      1. (一)“背皮”搬迁:压力型体制下的精准识别
      2. (二)制度与部门缺乏衔接:扶贫治理的碎片化
      3. (三)利益的博弈:精准扶贫中多重制度逻辑的围困
      4. (四)生计的式微:精准扶贫的可持续性困境
    3. 三 结论与建议
  • 3 易地移民搬迁能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吗?
    1. 一 研究方法
      1. (一)S县概况和易地搬迁政策变迁
      2. (二)调研方法
      3. (三)理论依据
    2. 二 易地搬迁政策分析
      1. (一)政策落实策略
      2. (二)目标人群
      3. (三)政策手段
      4. (四)政策效果
    3. 三 易地移民政策效果分析
      1. (一)宅基地腾退与“搬得出”
      2. (二)社区重建与“稳得住”
      3. (三)市场培育与“能致富”
    4. 四 结论与讨论
  • 4 移民的流动性与贫困治理
    1. 一 移民的流动性
    2. 二 政策移民与自发移民
    3. 三 流动性与选择性
  • 5 关系贫困:移民社会关系网络的断裂与重建
    1. 一 问题的提出
    2. 二 “半脱嵌”与“半嵌入”:水库贫困移民社会关系网络的实践样态
      1. (一)“半脱嵌”:未能全部随迁的社会关系网络
      2. (二)“半嵌入”:未能完全重建的社会关系网络
    3. 三 水库贫困移民社会关系网络样态的生成逻辑
      1. (一)空间隔离:社会交往的“两地化”
      2. (二)社会隔离:社会交往的“标签化”
      3. (三)自我隔离:社会交往的“内卷化”
    4. 四 “关系贫困”:一种社会关系网络视角的解释
    5. 五 结论与讨论

章节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