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移民社会网络视角下长春外国人社会融入分析

摘要

国际人口迁移是全球化的重要表征,也是全球化历史进程的产物。全球人口流动大多表现为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然而在新时代背景下全球人口流动呈现新的特征,一些新兴工业国家获得跨越式发展,使人口跨界出现逆流。本文着眼于长春外国人群体,运用2017年SFRC的长春数据,探析长春外国人在华网络本土化和移民网络对社会融入内在层面的具体影响,即从心理融入、生活融入、经济融入三个维度进行讨论。本研究发现,长春外国人在华网络本土化对生活融入有显著的积极作用、对经济融入有显著的微阻碍,其移民网络则对社会融入的心理层面有显著的阻碍作用。

作者

王文彬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
田力卉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博士研究生。
Wang Wenbin
Tian Lihui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戴春,2007,《社会融入:上海国际化社区建构》,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 亨廷顿,2002,《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北京:新华出版社。
  • 华金,阿朗戈,2001,《移民研究的评析》,《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第8期,第35页。
  • 黄匡时,2011,《流动人口社会融合指数:欧盟实践和中国建构》,《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第1期,第26~31页。
  • 李培林、田丰,2012,《中国农民工社会融入的代际比较》,《社会》第5期,第1~24页。
  • 李思睿,2015,《移民网络、资本转化与社团参政:以澳门福建社团为例》,《广西民族大学学报》第6期,第75~80页。
  • 李志刚、杜飒,2012,《“跨国商贸主义”下的城市新社会空间生产:对广州非裔经济区的实证》,《城市规划》第8期,第25~31页。
  • 李志刚、薛德升,2008,《广州小北路黑人聚居区社会空间分析》,《地理学报》第2期,第207~218页。
  • 梁波,2010,《城市融入:外来农民工的市民化:对已有研究的综述》,《人口与发展》第4期,第73~85页。
  • 梁波、王海英,2010,《国外移民社会融入研究综述》,《甘肃行政学院学报》第2期,第18~27页。
  • 任远、乔楠,2010,《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过程、测量及影响因素》,《人口研究》第2期,第24~25页。
  • 徐立望,2017,《移民网络的编织与运转——民国浙南海外移民动因再探讨》,《华侨华人历史研究》第1期,第59~67页。
  • 许涛,2009,《广州地区非洲人社会支持的弱化、断裂与重构》,《南方人口》第4期,第34~44页。
  • 杨菊华,2015,《中国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研究》,《中国社会科学》第2期,第61~79页。
  • 姚宜,2016,《城市国际化背景下在华外国人管理研究》,《求索》第8期,第73~77页。
  • 约翰,斯科特,2007,《社会网络分析法》,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第24~25页。
  • 张继焦,2004,《差序格局:从“乡村版”到“城市版”——以迁移者的城市就业为例》,《民族研究》第6期,第50~59页。
  • 张文宏、雷开春,2008,《城市新移民社会融合的结构、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社会学研究》第5期,第117~141页。
  • 周雯婷、刘云刚,2015,《上海古北地区日本人聚居区族裔经济的形成特征》,《地理研究》第11期,第2179~2194页。
  • 周雯婷、刘云刚,2016,《全球化背景下在华韩国人族裔聚居区的形成与发展演变——以北京望京为例》,《地理学报》第4期,第649~665页。
  • Park,Robert E.,1925. “Community Organization and the Romantic Temper.” Journal of Social Forces 3(4):673-677.

移民社会网络视角下长春外国人社会融入分析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5.71 查看全文 >

VIP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