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论法宝的一乘与判教思想

摘要

本文试图检讨初唐佛性论争中法宝(约627~约705)的一乘与判教思想,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回顾了学术界对法宝的一乘与判教思想的研究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问题所在——将法宝的一乘与判教思想进行结合研究。第二部分论述了初唐佛性论争的背景以及法宝面临的核心问题。通过对初唐佛性论争背景的论述,可以看出,法宝对佛性问题的处理是佛教中国化进程中的具体体现。第三部分详细分析了法宝的“五时判教”与“显密一乘”思想。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其“判教”“一乘”思想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判教”正是法宝论述“一乘佛性”的手段和方法。通过“五时判教”“显密一乘”的论述,法宝批判了唯识学派的一乘与判教思想,并最终阐明了自身“一切皆成”的佛性论。第四部分叙述了慧沼对法宝的一乘与判教思想的反论。慧沼是唯识学派中反驳法宝的代表人物。第五部分对本文主题进行了总结,并尝试对此次初唐佛性论争的影响做出评价。法宝是初唐佛性论争中的代表人物。初唐佛性论争对佛教(尤其是唯识学派)在中国的发展具有极大影响,因而对法宝思想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

史经鹏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讲师。
Shi Jingpeng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1]法藏館:《総合佛教大辞典》,京都:株式会社法藏館,2005。
  • [2]吉村誠:《中国唯識思想入門》,東京:東京技術協会,2005。
  • [3]菅野博史:《法華経入門》,東京:株式会社岩波書店,2003。
  • [4]久下陞:《一乗仏性権実論の研究》(上),東京:株式会社隆文館,1985。
  • [5]郭朋:《隋唐佛教》,济南:齐鲁书社,1980。
  • [6]蓝日昌:《六朝判教论的发展与演变》,台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2003。
  • [7]吕澂:《中国佛学源流略讲》,北京:中华书局,1979。
  • [8]吕澂:《印度佛学源流略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 [9]任继愈:《汉唐佛教思想论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 [10]圣凯:《摄论学派研究》,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
  • [11]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汤用彤全集》第一卷,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
  • [12]汤用彤:《隋唐佛教史稿》,《汤用彤全集》第二卷,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
  • [13]王仲尧:《隋唐佛教判教研究》,成都:巴蜀书社,2000。
  • [14]杨维中:《中国唯识宗通史》,上·下册,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
  • [15]赞宁:《宋高僧传》,上·下册,北京:中华书局,1987。
  • [1]城福雅伸:《〈一乗仏性究竟論〉と〈華厳金獅子章〉における“金の譬喩”からの一考察》,收入浅田正博编,共同研究:《〈一乗仏性究竟論〉における問題点とその検討(二)》,《龍谷大学佛教文化研究所紀要》第35号,京都:龍谷大学佛教文化研究所,1996,頁15-22。
  • [2]道元徹心:《法宝における一乗仏性説の経証について——〈列経通義章第五〉一乗仏性の文を中心として——》,收入浅田正博编,共同研究:《法宝の“一乗仏性”教学の特色(その一)——〈一乗仏性究竟論〉の前三巻を中心として——》,《仏教学研究》第53号,京都:龍谷大学仏教学会,1997,頁28-40。
  • [3]富貴原章信:《初唐法宝の佛性説について》,《佛教学セミナー》第18号,京都:大谷大学仏教学会,1973,頁1-21。
  • [4]後藤康夫:《〈一乗仏性究竟論〉巻四〈破法爾五性章第八〉における法相唯識批判について——〈成唯識論〉への批判と〈能顕中辺慧日論〉の反論——》,收入浅田正博编,共同研究:《〈一乗仏性究竟論〉における問題点とその検討(二)》,《龍谷大学佛教文化研究所紀要》第35号,京都:龍谷大学佛教文化研究所,1996,頁6-14。
  • [5]吉村誠:《唯識学派における“一乗”の観念について》,《印度学佛教学研究》第48卷第2号,総第96号,東京:日本印度学仏教学会,2000,頁50-54。
  • [6]吉村誠:《唯識学派に於ける“一乗”の解釈について》,《論叢アジアの文化と思想》第10号,東京:アジアの文化と思想の会,2001,頁1-46。
  • [7]吉村誠:《唯識学派における“一乗”の解釈について——円測と基の議論を中心に——》,《印度学仏教学研究》第50巻第1号,総第99号,東京:日本印度学仏教学会,2001,頁152-155。
  • [8]吉村誠:《唐初期の唯识学派と佛性论争》,张文良译:《唐朝初期的唯识学派与佛性论争》,《第三届中日佛学会议论文集》,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主办,2008,第53~63页。
  • [9]吉村誠:《玄奘の事跡にみる唐初期の仏教と国家の交渉》,日本中国学会報,第53号,東京:日本中国学会,2001,程正译,《从玄奘的事迹看唐代初期佛教与国家之间的交涉》,《第三届玄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2008,第154~164页。
  • [10]今井浄圓:《法宝における了義の一乗と密意の一乗について——とくに一乗顯密章を中心として——》,收入浅田正博编,共同研究:《法宝の“一乗仏性”教学の特色(その一)——〈一乗仏性究竟論〉の前三巻を中心として——》,《仏教学研究》第53号,京都:龍谷大学仏教学会,1997,頁40-55。
  • [11]橘川智昭:《慈恩教学における法華経観》,《仏教学》,第44号,東京:山喜房仏書林,2002,頁23-53。
  • [12]木村宣彰:《法宝における涅槃経解釈の特質》,《大谷学報》第58巻第1号,総第217号,京都:大谷大学大谷学会,1978,頁25-37。
  • [13]楠淳證:《法宝の“三時教判”批判に関する一考察——〈一乗仏性究竟論〉巻四〈破法爾五性章第八〉を中心として——》,收入浅田正博编,共同研究:《〈一乗仏性究竟論〉における問題点とその検討(二)》,《龍谷大学佛教文化研究所紀要》第35号,京都:龍谷大学佛教文化研究所,1996,頁2-5。
  • [14]浅田正博:《石山寺所蔵〈一乗仏性究竟論〉巻第一·巻第二の検出について》,《龍谷大学論集》第429号,京都:龍谷大学龍谷学会,1986,頁75-99。
  • [15]浅田正博:《法宝撰〈一乗仏性究竟論〉巻第四·巻第五の両巻について》,《龍谷大学佛教文化研究所紀要》第25号,京都:龍谷大学佛教文化研究所,1986,頁112-146。
  • [16]浅田正博:《特論·最澄と德一との論争》,收入高崎直道、木村清孝編《シリーズ·東アジア仏教》第4号,東京:春秋社,1995,頁237-260。
  • [17]蜷川祥美:《法宝の〈勝鬘経〉理解について——〈一乗仏性権実論〉巻下〈釈外執難章第十〉より——》收入浅田正博编,共同研究:《〈一乗仏性究竟論〉における問題点とその検討(二)》,《龍谷大学佛教文化研究所紀要》第35号,京都:龍谷大学佛教文化研究所,1996,頁23-26。
  • [18]寺井良宣:《法宝の“教時前後”説の特質と問題点》,收入浅田正博编,共同研究:《〈一乗仏性究竟論〉における問題点とその検討(一)》,《龍谷大学佛教文化研究所紀要》第34号,京都:龍谷大学佛教文化研究所,1995,頁81-85。
  • [19]寺井良宣:《法宝の五時教判と慧沼による批判》,收入浅田正博编,共同研究:《法宝の“一乗仏性”教学の特色(その一)——〈一乗仏性究竟論〉の前三巻を中心として——》,《仏教学研究》第53号,京都:龍谷大学仏教学会,1997,頁2-18。
  • [20]梯信暁:《〈一乗仏性究竟論〉巻五の問題点——〈対経通妄章第十〉における円測批判——》,收入浅田正博编,共同研究:《〈一乗仏性究竟論〉における問題点とその検討(一)》,《龍谷大学佛教文化研究所紀要》第34号,京都:龍谷大学佛教文化研究所,1995,頁91-95。
  • [21]五十嵐隆幸:《法宝撰〈一乗仏性究竟論〉の一考察——特に権実義例章第四を中心として——》,收入浅田正博编,共同研究:《〈一乗仏性究竟論〉における問題点とその検討(一)》,《龍谷大学佛教文化研究所紀要》第34号,京都:龍谷大学佛教文化研究所,1995,頁86-90。
  • [22]伊藤正順:《法宝における三乗五性説の会通——〈列経通義章第五〉三乗五性の文を中心として——》,收入浅田正博编,共同研究:《法宝の“一乗仏性”教学の特色(その一)——〈一乗仏性究竟論〉の前三巻を中心として——》,《仏教学研究》第53号,京都:龍谷大学仏教学会,1997,頁19-27。
  • [23]廖明活:《窥基的判教思想》,《佛学研究中心学报》第3期,台北:台湾大学文学院佛学研究中心,1998,第217~241页。
  • [24]廖明活:《法宝的佛性思想》,《中国文哲研究集刊》,半年刊,第22期,台北: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2003,第177~222页。
  • [25]廖明活:《慧沼的佛性思想——对法宝佛性思想的评难》,《中国文哲研究集刊》,半年刊,第25期,台北: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2004,第143~176页。
  • [26]廖明活:《初唐时期佛性论争中的真如所缘缘种子问题》,《中国文哲研究集刊》,半年刊,第27期,台北: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2005,第167~183页。
  • [27]廖明活:《初唐时期佛性论争的两个相关论题——定性二乘和变易生死》,《中华佛学学报》第18期,台北:中华佛学研究所,2005,第31~73页。
  • [28]廖明活:《理、行两种佛性说法的形成和演变》,《佛学研究中心学报》第10期,台北:台湾大学文学院佛学研究中心,2005,第121~150页。
  • [29]廖明活:《初唐时期佛性论争中的一乘问题》,《中国文哲研究集刊》,半年刊,第29期,台北: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2006,第177~204页。
  • [30]张文良:《法宝的“真如种子”与“真如所缘缘种子”说》,《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0卷第1期。
  • [31]张志强:《初唐佛性诤辩研究——以窥基、慧沼与法宝之辩为中心》,《中国哲学史》第4期,北京:中国哲学史学会,2002,第12~23页。

论法宝的一乘与判教思想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46.98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论文目录

  • 一 绪论
    1. (一)研究动机与问题陈述
    2. (二)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 二 初唐佛性论争的背景及法宝面临的核心问题
    1. (一)初唐佛性论争的背景
    2. (二)法宝面临的核心问题
  • 三 法宝的一乘与判教思想
    1. (一)法宝的“五时判教”思想
    2. (二)法宝的“显密一乘”观
  • 四 慧沼对法宝一乘判教之反论
  • 五 结语

论文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