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居住流动性与幸福感:社会安全感的中介作用

摘要

居住流动日益频繁,已成为政府和学界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居住流动虽促进了城市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但同时也对流动人口的心理和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对22669个样本的调查,探讨居住流动性与幸福感的关系以及社会安全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居住流动性与幸福感、人身安全感、财产安全感呈显著负相关,与环境安全感呈显著正相关;(2)人身安全感、财产安全感、环境安全感在居住流动性和幸福感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但作用存在差异,居住流动性通过人身安全感、财产安全感的降低对幸福感产生消极影响,但通过环境安全感的提升可以缓解对幸福感的消极影响。

作者

苗瑞凯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学系博士研究生。
王俊秀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Miao Ruikai
Wang Junxiu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安东尼·吉登斯,2000,《现代性的后果》,田禾译,译林出版社。
  • 陈瑞、郑毓煌、刘文静,2014,《中介效应分析:原理、程序、Bootstrap方法及其应用》,《营销科学学报》第4期。
  • 丛中、安莉娟,2004,《安全感量表的初步编制及信度、效度检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第2期。
  • 戴逸茹、李岩梅,2018,《居住流动性对心理行为的影响》,《心理科学》第5期。
  • 方杰、张敏强,2012,《中介效应的点估计和区间估计:乘积分布法、非参数Bootstrap和MCMC法》,《心理学报》第10期。
  • 高觉敷,1982,《西方近代心理学史》,人民教育出版社。
  • 顾鹏、马晓明,2012,《流动人口环境满意度的调查分析——以深圳市沙湾河流域为例》,《特区经济》第1期。
  • 金小红、陈薇,2011,《流动青少年犯罪:生存风险与环境风险的影响——城市流动青少年犯罪状况调查》,《城市问题》第11期。
  • 荆玉斗,2016,《社会分层视角下的城市移民社会安全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中共中央党校。
  • 李培林、李炜,2010,《近年来农民工的经济状况和社会态度》,《中国社会科学》第1期。
  • 李彦牛、王艳芝,2008,《领悟社会支持及安全感与大学生自杀态度的相关分析》,《中国学校卫生》第2期。
  • 师保国、徐玲、许晶晶,2009,《流动儿童幸福感、安全感及其与社会排斥的关系》,《心理科学》第6期。
  • 铁怡、赵久波、张小远,2014,《安全感与幸福感:爱与归属感的中介作用和恋爱的调节作用》,《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第4期。
  • 王俊秀,2008,《面对风险:公众安全感研究》,《社会》第4期。
  • 王俊秀、刘晓柳,2019,《现状、变化和相互关系:安全感、获得感与幸福感及其提升路径》,《江苏社会科学》第1期。
  • 温忠麟、叶宝娟,2014,《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和模型发展》,《心理科学进展》第5期。
  • 乌尔里希·贝克,2004,《风险社会》,何博闻译,译林出版社。
  • 谢霏雰、陈宏胜、刘于琪、李志刚,2015,《中国大城市流动人口幸福感研究——以上海为例》,《现代城市研究》第12期。
  • 杨经纶,2013,《大学生心理不安全感特点及其与社会信任的关系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杨舸,2017,《流动人口与城市相对贫困:现状、风险与政策》,《经济与管理评论》第1期。
  • 杨青,2014,《安全感调节下流动人口人际信任的建构机制研究》,《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第5期。
  • 张斐,2016,《城市化进程中的移民融入与群体安全感建构——以深圳市A、B两个社区为例》,《管理观察》第 16期。
  • 张华初,2014,《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以广州市为例》,《城市问题》第10期。
  • 张雅欣、孙大鑫,2019,《人口流动如何影响主观幸福感——基于主观社会地位的中介效应》,《系统管理学报》第6期。
  • 湛东升、张文忠、党云晓、戚伟、刘倩倩,2017,《中国流动人口的城市宜居性感知及其对定居意愿的影响》,《地理科学进展》第10期。
  • 赵卫华、冯建斌,2020,《住房对农民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分析——基于CSS(2013)数据的实证研究》,《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5期。
  • 祝仲坤、冷晨昕,2018,《互联网使用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来自CSS2013的经验证据》,《经济评论》第1期。
  • Coley,R.L. & Kull,M. 2016. Cumulative,timing-specific,and interactive models of residential mobility and children’s cognitive and psychosocial skills. Child Development,87(4),1204-1220.
  • Flouri,E.,Mavroveli,S.,& Midouhas,E. 2013. Residential mobility,neighborhood deprivation and children’s behavior in the UK. Health and Place,20,25-31.
  • Hayes,A.F. 2013. Introduction to mediation,moderation,and conditional process analysis:A regression-based approach. New York,USA:Guilford Press,125-129.
  • Holmes,T.H. & Rahe,R.H. 1967. The social readjustment rating scale. 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14,121-132.
  • Lever,J.P. 2008. Poverty,stressful life events,and coping strategies. The Span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11,228-249.
  • Magdol,L. 2002. Is moving gendered?The effects of residential mobility on the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of men and women. Sex Roles,47(11),553-560.
  • Maslow,A.H.A. 1945. Clinically derived test for measuring psychological security-insecurity. Journal of General Psychology,33,21-41.
  • Nisic,N. & Petermann,S. 2013. New city=New friends?The restructuring of social resources after relocation. Comparative Population Studies,38(1),199-226.
  • Oishi,S. 2010. The psychology of residential mobility:Implications for the self,social relationships,and well-being. Perspectives on Psychological Science,5(1),5-21.
  • Oishi,S. & Schimmack,U. 2010. Residential mobility,well-being,and morta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98(6),980-94.
  • Oishi,S. & Talhelm,T. 2012. Residential mobility:What psychological research reveals.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21(6),425-430.
  • Oishi,S.,Krochik,M.,Roth,D.,& Sherman,G.D. 2011. Residential mobility,personality,and subjective and physical well-being an analysis of cortisol secretion. 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Personality Science,3(2),153-161.
  • Oishi,S.,Whitchurch,E.,Miao,F.,Kurtz,J.,& Park,J. 2009. ‘Would I be happier if I moved?’ Retirement status and cultural variations in the anticipated and actual levels of happiness. Journal of Positive Psychology,4(6),437-446.
  • Preacher,K.J. & Hayes,A.F. 2008. Asymptotic and resampling strategies for assessing and comparing indirect effects in multiple mediator models. Behavior Research Methods,40(3),879-891.
  • Salehi,A.,Harris,N.,Sebar,B.,& Coyne,E. 2015.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ving environment,well-being and lifestyle behaviours in young women in shiraz,iran. Health and Social Care in the Community,25(1),68-72.
  • Vail,J. 1999. “Insecure Times:Conceptualizing Insecurity and Security.” In J.Vail,J.Wheelock,and M.Hill (Eds.),Insecure Times:Living with Insecurity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5-8.

居住流动性与幸福感:社会安全感的中介作用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4.83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论文目录

  • 一 引言
    1. (一)居住流动性与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2. (二)居住流动性、社会安全感与幸福感
  • 二 研究方法
    1. (一)调查对象
    2. (二)调查工具
      1. 1.居住流动性
      2. 2.社会安全感
      3. 3.幸福感
    3. (三)统计分析
  • 三 数据统计与分析
    1. (一)居住流动性、社会安全感和幸福感的相关分析
    2. (二)社会安全感的中介作用检验
  • 四 总结与讨论
    1. (一)结果与讨论
    2. (二)研究启示
    3. (三)研究不足

论文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