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偶像忠诚与“部落流动”:生产规范与嵌入性的作用

摘要

网络社会中,“流动空间”瓦解了广泛认同,导致了重新部落化,这使得个体在自由流动的同时又获得了短暂的认同和归属感。然而,不同于以往研究认为的情感部落具有短暂性、部落成员具有流动任意性的特征,明星粉圈这一网络情感星云存在着明显的偶像忠诚与流动约束。通过对多个粉圈进行约18个月的网络民族志调查,研究发现:(1)粉圈这个自下而上涌现的自组织有效动员的根本障碍是成员的高流动性(即粉丝的爬墙和脱粉)。(2)解决这一障碍的核心在于将粉丝对偶像的集体情感组织化和常规化。(3)粉丝通过生产规范,自觉地将自己对偶像情感进行了组织化,初步形成了对偶像的忠诚。(4)偶像忠诚和生产规范导致粉丝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形成了进一步的生产性嵌入,粉丝对偶像的情感转移为粉丝之间的情感互动。集体情感的常规化为偶像忠诚提供了更稳固的情感基础。(5)通过情感的组织化和常规化,短期情感被转化为长期偶像忠诚,粉圈降低了部落流动,为组织的有效动员提供了基础。本研究探讨了在情感部落中,群体情感组织化和常规化的过程,推进了流动空间理论、情感部落理论的发展,也为粉丝研究提供了新的组织视角。

作者

周懿瑾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教授。
Zhou Yi Jin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鲍德里亚,2000,《消费社会》,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大学出版社。
  • 卜玉梅,2012,《虚拟民族志:田野、方法与伦理》,《社会学研究》第6期。
  • 蔡骐,2011,《粉丝型受众探析》,《新闻与传播研究》第2期。
  • 陈丽娟、吴丹丹,2019,《粉丝、明星与代言企业博弈关系研究》,《视听》第1期。
  • 陈彧,2014,《从文本再生产到文化再生产——新媒体粉丝的后现代创造力》,《学术论坛》第2期。
  • 亨利·詹金斯,2016,《文本盗猎者:电视粉丝与参与式文化》,郑熙青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 侯雨、徐鹏,2019,《跨文化粉丝研究:学术史梳理与前瞻》,《中国青年研究》第12期。
  • 胡海,2016,《“流动”与“关系”——“网络社会”权力场域分析的新起点》,《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第10期。
  • 李松,2019,《中国“粉丝经济”的资本逻辑及其良性循环》,《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1期。
  • 刘海龙,2017,《像爱护爱豆一样爱国:新媒体与“粉丝民族主义”的诞生》,《现代传播》第4期。
  • 曼纽尔·卡斯特,2006,《网络社会的崛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齐格蒙·鲍曼,2002,《生活在碎片之中》,学林出版社。
  • 孙九霞、周尚意、王宁、朱竑、周大鸣、甄峰、刘行健、杨晶晶、陈敬复、杨茜好,2016,《跨学科聚焦的新领域:流动的时间、空间与社会》,《地理研究》第10期。
  • 孙信茹,2017,《线上和线下:网络民族志的方法、实践及叙述》,《新闻与传播研究》第11期。
  • 田林楠,2018,《从朝圣者到游牧民:流动时代的新部落主义——定位社交媒体的发生环境与接受背景》,《山东社会科学》第5期。
  • 王斌,2019,《体验式数字部落:“吃播”的群聚效应及其理论反思》,《中国青年研究》第8期。
  • 王洪喆、李思闽、吴靖,2016,《从“迷妹”到“小粉红”:新媒介商业文化环境下的国族身份生产和动员机制研究》,《国际新闻界》第11期。
  • 王宁,2017,《自目的性和部落主义:消费社会学研究的新范式》,《人文杂志》第2期。
  • 王艺璇,2017a,《悖论的合法性:网络粉丝社群对粉丝形象的再现与生产——以鹿晗网络粉丝社群为例》,《中国青年研究》第6期。
  • 王艺璇,2017b,《网络时代粉丝社群的形成机制研究——以鹿晗粉丝群体“鹿饭”为例》,《学术界》第3期。
  • 吴瑶、韦妙,2018,《颠覆与重塑:数字阅读中的身份认同》,《编辑之友》第11期。
  • 吴越菲,2019,《迈向流动性治理:新地域空间的理论重构及其行动策略》,《学术月刊》第2期。
  • 谢玉进、胡树祥,2018,《网络自我的本质:数字自我》,《自然辩证法研究》第5期。
  • 杨玲,2015,《粉丝经济的三重面相》,《中国青年研究》第11期。
  • 周雪光,2013,《国家治理逻辑与中国官僚体制:一个韦伯理论视角》,《文化纵横》第3期。
  • 周懿瑾、白玫佳黛,2021,《明星代言的价值共创新机制——基于多个粉丝社群的网络民族志研究》,《外国经济与管理》第1期。
  • 朱丽丽,2016,《网络迷群的社会动员与情感政治》,《南京社会科学》第8期。
  • 朱耀东、颜士梅,2009,《虚拟工作嵌入:知识员工离职研究的新视角》,《科技管理研究》第11期。
  • Boas,I. 2017. Environmental change and human mobility in the digital age. Geoforum,85,153-156.
  • Castells,M. 2016. A sociology of power:My intellectual journey. Sociology,42(1),1-19.
  • Cresswell,T. 2010. Towards a politics of mobility. Great Britain,PION LTD (pp.17).
  • Di Masso,A.,Williams,D.R.,Raymond,C.M.,Buchecker,M.,Degenhardt,B.,& Devine-Wright,P.,et al. 2019. Between fixities and flows:Navigating place attachments in an increasingly mobile world.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61(FEB.),125-133.
  • Fortunati,L.,& Taipale,S. 2017. Mobilities and the network of personal technologies:Refin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mobility structure. Telematics and Informatics,34(2),560-568.
  • Gelfand,M.J. 2011. Differences between tight and loose cultures:A 33-nation study. Science,333 (6045):937-937.
  • Maffesoli,M. 2016. From society to tribal communities. The Sociological Review,64(4):739-747.

偶像忠诚与“部落流动”:生产规范与嵌入性的作用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16.41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论文目录

  • 一 引言
  • 二 文献综述
    1. (一)网络社会中人的流动:自由与归属
    2. (二)作为情感部落的粉圈:偶像忠诚与流动
  • 三 研究方法:网络民族志
  • 四 研究发现
    1. (一)粉圈组织有效动员的根本障碍:高流动性
    2. (二)粉丝流动的两种形式:爬墙与脱粉
    3. (三)粉圈中的生产规范与消费规范
      1. 1.消费规范与认同
      2. 2.生产规范与认同
      3. 3.情感卷入度对规范认同的影响
    4. (四)集体情感的组织化:生产规范与偶像忠诚
      1. 1.树立组织目标、升华情感
      2. 2.引入市场竞争概念,建立内群体认同
      3. 3.合理分工降低参与门槛,引导粉丝广泛参与生产
      4. 4.增加沉没成本和流动风险感知
    5. (五)集体情感的常规化:生产性嵌入与部落流动
      1. 1.虚拟联系
      2. 2.虚拟匹配
      3. 3.虚拟牺牲
    6. (六)四种类型的偶像忠诚与部落流动
      1. 1.生产规范认同、高生产性嵌入的忠诚
      2. 2.生产规范认同、低生产性嵌入的忠诚
      3. 3.消费规范认同、高消费性嵌入的忠诚
      4. 4.消费规范认同、低消费性嵌入的忠诚
  • 五 结论

论文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