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明清时期今京津冀地区的城市水患面貌与防治之策

摘要

明清时期今京津冀地区的城市水患现象频繁且严重,明显超过同期的山陕黄土高原地带,堤防被冲、城墙倾圮、庐舍坍塌、民众殒命、城市为沼的情形时有所见,其中以海河流域南系表现最为突出。地方社会的防治举措丰富多元,既有极端的应对手段,诸如避水迁城、调整政区等,亦有常规的防水策略,如筑堤修堰等,也不乏改徙河道、开挑引河、凿渠泄水、水车排水等较具地方特点的方法。其中以修筑护城堤堰最为普遍,迁城避水的极端应对也十分引人关注,这是由明清时期今京津冀地区的“河性”与“城性”决定的。未来的城市水患史研究要进一步走向深入,似可更加重视水患影响城市的多元性结果,以辩证思维审视灾害;也宜抱持一种“分解”思维,开展与城市水患有关的各要素的专门研究。

作者

李嘎 ,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教授。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明清时期今京津冀地区的城市水患面貌与防治之策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12.95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论文目录

  • 一 城市水患面貌复原
    1. 1.大石河旁侧的山海关城
    2. 2.滦河流域三城:迁安、卢龙、乐亭
    3. 3.海河北系五城:香河、固安、武清、霸州、唐县
    4. 4.海河南系诸城:井陉、晋州、衡水、平乡、曲周、肥乡、临漳、魏县、大名
  • 二 防治之法
    1. 1.避水迁城:应对水患的极端举措之一
    2. 2.调整政区:应对水患的极端举措之二
    3. 3.筑堤建坝:应对城市水患的常规举措
    4. 4.其他应对举措
  • 结语

论文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