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论傣族乐器光邦的象征功能

摘要

光邦是流传于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支那乡支那村的傣族膜鸣乐器。本文将对“物”的象征功能的科学解释作为物质文化认知的意义探索,揭示了其在各类宗教仪式和民俗活动中的应用行为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从而获得对光邦这一“物”的深层解读。光邦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场合中的应用,因其所处特殊环境的差异而有着多种不同的象征意义和特殊价值。在稻作文化映射下,它是沟通神灵、达成愿望的人格化象征;在神圣和世俗场域中,它作为语言象征而达成人们和谐相处的沟通愿景;在节庆活动场景中,光邦鼓声作为虚拟符号成为傣族先民生存空间地域边界的象征。乐器光邦以其象征功能的独特价值,在民心相通构建中使社会秩序和谐有序,从而揭示出“物”的存在是其内在功能对外部所起作用而满足外部需求的结果。

作者

金红 ,云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所博士后,主要从事民族音乐学和艺术人类学的研究。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庄孔韶:《人类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 孙秋云:《文化人类学教程》,民族出版社,2004。
  • 〔美〕克利福德·格尔兹:《文化的解释》,纳日碧力戈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 朱海鹰:《泰国缅甸音乐概论》,远方出版社,2003。
  • 申波:《鼓语通神——云南少数民族鼓乐文化研究》,人民音乐出版社,2014。
  • 瞿明安、陈玉平:《论符号学与象征人类学的渊源关系》,《青海民族研究》2013年第1期。
  • 〔美〕艾伦·帕·梅里亚姆:《音乐人类学》,穆谦译,陈铭道校,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
  • 朱炳祥:《社会人类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 瞿明安:《论象征的基本特征》,《民族研究》2007年第5期。
  • 张航:《理解与启蒙: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化论在中国的传播》,《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2期。
  • 严复:《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
  • 王贻社:《中国近代进化论哲学的发展演变》,《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 孙正聿:《辩证法研究(下)》,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
  • 陈国庆、刘惠娟:《严复对进化论的选择与创新》,《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 黄应贵:《物与物质文化》,中研院民族学研究所,2004。
  • 洛秦:《音乐中的文化与文化中的音乐》,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

论傣族乐器光邦的象征功能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5.68 查看全文 >

VIP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