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经济波动、银行风险承担与金融周期

摘要

基于理论和实证,本文考察在经济波动冲击下以银行风险承担为核心的金融周期微观形成机理,并以银行风险承担来测度中国金融周期。具体如下,(1)提出经济波动通过影响市场的波动率水平进而影响银行资产负债表能力并最终影响风险承担的传导渠道。(2)提出以市场型资产变动率指标作为银行风险承担的衡量指标,并证实该指标具有前瞻性。(3)通过考察经济扩张与收缩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差异性影响,验证明斯基“金融不稳定假设”,并以此证实中国的金融周期具有中期频率,且金融周期长度大约为11年。(4)提出监管当局要高度关注低波动率带来银行过度风险承担、加剧系统性风险积聚的顺周期现象,且需要同时加强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相互搭配的政策建议。

作者

方意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博士。
陈敏 ,山东理工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博士。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1]陈彦斌、霍震、陈军:《灾难风险与中国城镇居民财产分布》,《经济研究》2009年第11期。
  • [2]陈雨露、马勇、阮卓阳:《金融周期和金融波动如何影响经济增长与金融稳定?》《金融研究》2016年第2期。
  • [3]邓创、徐曼:《中国的金融周期波动及其宏观经济效应的时变特征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4年第9期。
  • [4]邓向荣、张嘉明:《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与银行流动性创造》,《世界经济》2018年第4期。
  • [5]范小云、袁梦怡、肖立晟:《理解中国的金融周期:理论、测算与分析》,《国际金融研究》2017年第1期。
  • [6]方意:《货币政策与房地产价格冲击下的银行风险承担分析》,《世界经济》2015年第7期。
  • [7]方意:《系统性风险的传染渠道与度量研究——兼论宏观审慎政策实施》,《管理世界》2016年第8期。
  • [8]方意:《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研究——宏观审慎视角下的三个压力测试》,《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7年第2期。
  • [9]方意、方明:《中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确立及其动态关系研究》,《金融研究》2012年第7期。
  • [10]方意、赵胜民、谢晓闻:《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分析——兼论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协调问题》,《管理世界》2012年第11期。
  • [11]何德旭、张捷:《金融周期下的货币政策展望:环境、挑战与选择》,《上海金融》2018年第6期。
  • [12]金鹏辉、张翔、高峰:《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基于银行业整体的研究》,《金融研究》2014年第2期。
  • [13]李伟、韩立岩:《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市场竞争度的影响:基于Panzar-Rosse模型的实证研究》,《金融研究》2008年第5期。
  • [14]刘冲、郭峰、傅家范、周强龙:《政治激励、资本监管与地方银行信贷投放》,《管理世界》2017年第10期。
  • [15]刘丽娜:《银行同业业务模式的演化、风险特征和监管启示》,《新金融评论》2017年第4期。
  • [16]马勇、李镏洋:《金融变量如何影响实体经济:基于中国的实证分析》,《金融评论》2015年第1期。
  • [17]申创、赵胜民:《市场竞争度、非利息收入对银行收益的影响研究》,《南开经济研究》2018年第1期。
  • [18]谭之博、赵岳:《企业规模与融资来源的实证研究——基于小企业银行融资抑制的视角》,《金融研究》2012年第3期。
  • [19]王晋斌、李博:《中国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研究》,《世界经济》2017年第1期。
  • [20]汪莉:《隐性存保、“顺周期”杠杆与银行风险承担》,《经济研究》2017年第10期。
  • [21]项后军、李昕怡、陈昕朋:《理解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反思与再研究》,《经济学动态》2016年第 2期。
  • [22]徐明东、陈学彬:《货币环境、资本充足率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金融研究》2012年第7期。
  • [23]伊楠、张斌:《度量中国的金融周期》,《国际金融研究》2016年第6期。
  • [24]袁梦怡、陈明玮:《风险偏好与金融周期:一个简明的分析框架》,《经济问题》2017年第2期。
  • [25]Adrian,T.,Boyarchenko,N.,and Shin,H.S.,“The Cyclicality of Leverage”,Federal Reserve Bank of New York Staff Report No.743,2015.
  • [26]Adrian,T.,and Brunnermeier,M.K.,“CoVaR”,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06(7),2016:1705-1741.
  • [27]Adrian,T.,and Shin,H.S.,“Financial Intermediaries and Monetary Economics”,Federal Reserve Bank of New York Staff Report No.398,2010.
  • [28]Adrian,T.,and Shin,H.S.,“Liquidity and Financial Cycles”,BIS Working Paper No.256,2008.
  • [29]Adrian,T.,Estrella,A.,and Shin,H.S.,“Monetary Cycles,Financial Cycles and the Business Cycle”,Federal Reserve Bank of New York Staff Report No.421,2010.
  • [30]Borio,C.,“the Financial Cycle and Macroeconomics:What Have We Learnt?”,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45,2014:182-198.
  • [31]Borio,C.,and Zhu,H.,“Capital Regulation,Risk-Taking and Monetary Policy:a Missing Link in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Journal of Financial Stability,8(4),2012:236-251.
  • [32]Bruno,V.,and Shin,H.S.,“Cross-border Banking and Global Liquidity”,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82(2),2014:535-564.
  • [33]Cong,L.,Gao,H.,Ponticelli,J.,and Yang,X.,“Credit Allocation under Economic Stimulus:Evidence from China”,Chicago Booth Research Paper No.17-19,2017.
  • [34]Danielsson,J.,Valenzuela,M.,and Zer,I.,“Learning from History:Volatility and Financial Crises”,The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2018,31(7):2774-2805.
  • [35]Delis,M.D.,and Kouretas,G.P.,“Interest Rates and Bank Risk-Taking”,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35(4),2011:840-855.
  • [36]Dell′Ariccia,G.,Laeven,L.,and Suarez,G.A.,“Bank Leverage and Monetary Policy’s Risk-Taking Channel:Evidence from the United States”,The Journal of Finance,72(2),2017:613-654.
  • [37]Hamilton,J.D.,“Why You Should Never Use the Hodrick-Prescott Filter”,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Working Paper No.23429,2017.
  • [38]Hodrick,R.J.,and Prescott,E.C.,“Postwar US Business Cycles: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Journal of Money,credit,and Banking,29,1997:1-16.
  • [39]Jiménez,G.,Ongena,S.,Peydró,J.L.,and Saurina,J.,“Hazardous Times for Monetary Policy:What Do Twenty-Three Million Bank Loans Say About the Effects of Monetary Policy on Credit Risk-Taking?”,Econometrica,2014,82(2):463-505.
  • [40]Laeven,M.L.,Ratnovski,L.,Tong,H.,“Bank Size and Systemic Risk”,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2014.
  • [41]Minsky,H.P,“The Financial Instability Hypothesis”,The Jerome Levy Economics Institute Working Paper No.74,1992.
  • [42]Rey,H.,“Dilemma not Trilemma:the Global Financial Cycle and Monetary Policy Independence”,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Working Paper No.21162,2015.
  • [43]Shin,H.S.,and Shin,K.,“Procyclicality and Monetary Aggregates”,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Working Paper No.16836,2011.

经济波动、银行风险承担与金融周期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10.1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一 引言与文献回顾
  • 二 金融周期形成理论框架
    1. (一)纳入经济波动冲击的银行主动风险承担模型
    2. (二)经济波动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机制
  • 三 实证模型构建与结果分析
    1. (一)实证模型构建
    2. (二)数据说明与变量描述
      1. 1.银行风险承担变量
      2. 2.经济波动变量
      3. 3.控制变量
    3.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1. 1.经济波动与银行事前风险承担
      2. 2.经济波动与银行事后风险承担
  • 四 稳健性检验
    1. (一)替换被解释变量
    2. (二)扩充控制变量
    3. (三)调整样本范围进行异质性检验
    4. (四)扩大样本区间,考虑完整金融周期
    5. (五)剔除“四万亿”刺激政策干扰
    6. (六)改变估计方法,避免估计偏差
    7. (七)使用工具变量法解决内生性问题
  • 五 传导渠道检验
    1. (一)风险资产市场基本面风险(zt)的传导有效性
    2. (二)风险资产价格(pt)的传导有效性
    3. (三)银行资产负债表能力(BSCt)的传导有效性
  • 六 中国金融周期的测度与特征
    1. (一)中国金融周期的测度
    2. (二)中国金融周期的波动特征
  • 七 结论与政策建议

章节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