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形式主义的产生与治理:一个组织学的视角

摘要

在众多纷繁复杂的表象背后,形式主义不仅仅是官员的思想作风、品行的问题。无论是政府行为的特殊性还是现实中我国治理的幅度和广度都决定了一定形式的必要性。唯有从组织学的角度才能深刻把握形式主义产生的组织结构因素,避免陷入“道德批判”的误区。鉴于此,对形式主义的治理只有从组织内部的调整着手,才能防止以形式主义治理形式主义。

作者

赵向文 ,1978年生,山西应县人,中共大同市委党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Zhao Xiangwen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韦伯,1997,《经济与社会》,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
  • 倪星、王锐,2018,《权责分立与基层避责:一种理论解释》,《中国社会科学》第5期。
  • 颜昌武、杨华杰,2019,《以“迹”为“绩”—痕迹管理如何演化为痕迹主义》,《探索与争鸣》第11期。
  • 文宏、李慧龙,2019,《府际关系视角下基层形式主义的本质与逻辑重思》,《探索与争鸣》第11期。
  • 赵阳,2018,《以痕迹论政绩,“痕迹主义”有点过了:不能让痕迹管理成形式主义新变种》,《半月谈》第14期。

形式主义的产生与治理:一个组织学的视角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6.01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论文目录

  • 一 把握形式的必要性和形式主义的区别
    1. 1.从政府行为的特殊性来说,如何考量政府行为的结果和效能是一个令许多国家都感到棘手的问题
    2. 2.从当前中国的政治制度来说,一定数量的形式如文件和会议等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是由中国独有的中央集权原则决定的
  • 二 形式主义产生原因的组织学分析
    1. (一)科层制的内在弊端
      1. 1.科层制的文书管理制度
      2. 2.科层制的向上负责以及资源的上级化
      3. 3.科层制的信息不对称
    2. (二)压力型体制的新变化
      1. 1.累积的否决高压力制
      2. 2.容错的缺失和行为的文件合法性
    3. (三)组织结构之间权责的不匹配
    4. (四)当前组织结构内部与行为的一些新变化
      1. 1.本领不足、形式来凑
      2. 2.考核检查泛滥化和手段缺乏导致了唯形式化
      3. 3.技术性治理的偏颇
      4. 4.组织行为趋同化导致的形式泛滥
  • 三 形式主义治理的组织学视角
    1. 1.明确组织间权责
    2. 2.构建统一的组织信息系统
    3. 3.完善组织考核和容错机制
    4. 4.激活基层组织的活力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