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新媒体传播语境中的“身体镜像”

摘要

身体在消费社会已然变成各种复杂的欲望符号的博弈场。媒介话语场域中“流浪大师”以及相关“造星运动”的泛滥,体现了自媒体时代人的身份认同的结构性崩解与身体范式塑造的系统性蜕变。在大众社会对“流浪大师”的生产、围观和品评中,“大师”的身体范式已经发生了语义的裂变,隐含着传播者的反讽式的审美政治话语意图;在现代人身体形象的媒介制造中,折射出新时代的受众群体对身体实践这一“文化乡愁”的“媒介镜像”生产范式。因此,在“流浪大师”等相似事件层出不穷的自媒体时代,审美和启蒙必将面临着新的更为艰巨的任务。

作者

鲍远福 ,男,安徽六安人,文学博士,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文艺理论、新媒体艺术、网络文化与传播。
Bao Yuanfu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1]〔意〕罗西·布拉伊多蒂:《后人类》,宋根成译,河南大学出版社,2016,第15页。
  • [2]盖琪:《“微时代”与“裸贷”:移动互联网语境下的媒介文化症候审思》,《探索与争鸣》2017年第2期。
  • [3]〔法〕米歇尔·德·塞托:《日常生活实践:1.实践的艺术》,方琳琳、黄春柳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第95页。
  • [4]李三达:《文化平等的歧路——威廉斯、朗西埃与审美现代性》,《文艺研究》2019年第3期。
  • [5]〔美〕凯瑟琳·海勒:《我们何以成为后人类:文学、信息科学和控制论中的虚拟身体》,刘宇清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第261页。
  • [6]〔法〕亨利·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第二卷)——日常生活的社会学基础》,叶齐茂、倪晓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第240页。
  • [7]〔法〕雷吉斯·德布雷:《图像的生与死:西方观图史》,黄迅余、黄建华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第198~199页。
  • [8]〔意〕安东尼奥·奈格里:《艺术与诸众:论艺术的九封信》,尉光吉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16,第78页。
  • [9]〔斯洛文尼亚〕斯拉沃热·齐泽克:《实在界的面庞——齐泽克自选集》,季广茂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第253页。
  • [10]〔美〕马泰·卡林内斯库:《现代性的五副面孔:现代主义、先锋派、颓废、媚俗艺术、后现代主义》,顾爱彬、李瑞华译,商务印书馆,2002,第48页。
  • [11]〔美〕哈特、〔意〕奈格里:《帝国——全球化的政治秩序》,杨建国、范一亭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第381页,第377页。
  • [12]Michel Foucault. Discipline and Punish:The Birth of the Prison. Translated by Alan Sheridan,New York:Vintage,1979,p.205.
  • [13]Jean Baudrillard. The Ecstasy of Communication,Translated by Bernard Schutze and Caroline Schutze. New York:Semiotext(e),1988,p.58.
  • [14]〔德〕康德:《对这个问题的一个回答:什么是启蒙?》,徐向东、卢华萍译,参见〔美〕詹姆斯·施密特编选《启蒙运动与现代性——18世纪与20世纪的对话》,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 [15]〔法〕米歇尔·福柯:《何为启蒙》,顾嘉琛译,参见杜小真《福柯集》,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第530、535页。
  • [16]赵敦华:《何为“中国启蒙”——论近代中国的三次启蒙》,《探索与争鸣》2014年第10期。
  • [17]张玉能、张弓:《身体美学究竟应怎样建构——与王晓华教授商榷》,《探索与争鸣》2019年第1期。

新媒体传播语境中的“身体镜像”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8.61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论文目录

  • 一 “人文危机”与“流浪大师”
  • 二 身体范式的“畸变”及其媒介文化“症候”
    1. (一)“大师”概念及其名实关系的畸变,反映着深层次的消费主义逻辑和欲望生产机制
    2. (二)从身体的符号意涵上说,所谓的“流浪大师”也不再具有启蒙时代那种激进的革命性要素,而是被异化为一种没有所指的消费符号
    3. (三)“流浪大师”的围观与制造及其引发的媒介场地震还显现了现代人心心念念的文化乡愁的破产,它构筑了审美现代性实践的另类镜像:诗与远方的审美乌托邦看似唾手可得,但日常生活的躁动与喧嚣却又让它遥不可及
    4. (四)如同边沁的“全景敞视监狱”对前现代时代的囚徒所造成的双重规训与异化那样,“流浪大师”这一身体符码不加节制地意义制造与滥用,显示出消费语境主导下“全景敞视社会”中群体意志对个体生命的双重戕害
  • 三 破解“大师难题”:新媒介时代的艺术使命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