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文化批判学视角下的情感理论机制

关键词

作者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英〕佩里·安德森:《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高铦等译,人民出版社,1981。
  • 〔美〕刘康:《马克思主义与美学: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家和他们的西方同行》,李辉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 胡家祥:《心灵哲学与文艺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 李醒尘:《西方美学史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 〔美〕L·弗雷、罗恩:《从弗洛伊德到荣格——无意识心理学比较硏究》,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9。
  • 〔美〕霍尔等:《荣格心理学入门》,冯川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
  • 朱立元主编《艺术美学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
  • 〔德〕尼采:《悲剧的诞生》,周国平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
  • 贺方刚:《情感与理性:康德宗教哲学内在张力及调和》,博士学位论文,山东大学,2014。
  • 〔德〕康德:《论优美感与崇高感》,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2001。
  • 杨祖陶等编译《康德三大批判精粹》,人民出版社,2001。
  • 〔德〕康德:《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李秋零译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 〔德〕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李秋零译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 〔德〕康德:《判断力批判》,李秋零译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 张蕾:《康德美学思想中的审美理想》,博士学位论文,广西师范大学,2017。
  • 韩水法:《批判的形而上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 范晓丽:《马尔库塞批判的理性与新感性思想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
  • 〔英〕奥诺拉·奥尼尔:《理性的建构:康德实践哲学探究》,林晖等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 〔英〕佩里·安德森:《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高铦等译,人民出版社,1981。
  • 〔美〕刘康:《马克思主义与美学: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家和他们的西方同行》,李辉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 胡家祥:《心灵哲学与文艺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 李醒尘:《西方美学史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 〔美〕L·弗雷、罗恩:《从弗洛伊德到荣格——无意识心理学比较硏究》,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9。
  • 〔美〕霍尔等:《荣格心理学入门》,冯川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
  • 朱立元主编《艺术美学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
  • 〔德〕尼采:《悲剧的诞生》,周国平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
  • 贺方刚:《情感与理性:康德宗教哲学内在张力及调和》,博士学位论文,山东大学,2014。
  • 〔德〕康德:《论优美感与崇高感》,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2001。
  • 杨祖陶等编译《康德三大批判精粹》,人民出版社,2001。
  • 〔德〕康德:《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李秋零译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 〔德〕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李秋零译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 〔德〕康德:《判断力批判》,李秋零译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 张蕾:《康德美学思想中的审美理想》,博士学位论文,广西师范大学,2017。
  • 韩水法:《批判的形而上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 范晓丽:《马尔库塞批判的理性与新感性思想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
  • 〔英〕奥诺拉·奥尼尔:《理性的建构:康德实践哲学探究》,林晖等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文化批判学视角下的情感理论机制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7.49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第一节 文化哲学理论
    1. 一 理论概述
    2. 二 相关理论介绍
      1. (一)人类心灵的结构图式:感性、知性、志性学说
      2. (二)人类掌握世界的基本方式:人类心灵的外化过程
    3. 三 小结
  • 第二节 文艺美学理论
    1. 一 理论概述
    2. 二 相关理论介绍
      1. (一)情感与艺术思维的基元关系
      2. (二)艺术基元的三维建构
      3. (三)两大意识系统——艺术思维的心理动力机制
      4. (四)审美理想——审美结构的终极指向
      5. (五)审美情绪——抵达审美理想的重要法则
    3. 三 小结
  • 第三节 现代性文化批判理论
    1. 一 理论概述
    2. 二 相关理论介绍
      1. (一)感性与理性思辨
      2. (二)理性的感性化——历史的辩证理性
      3. (三)新感性观——突破压抑的审美感性
      4. (四)感性与理性的协同——审美之维的哲学调节
    3. 三 小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