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新时期中国对外传播的情感动力机制

关键词

作者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潘忠岐:《广义国际规则的形成、创制与变革》,《国际关系研究》2016年第5期。
  • 张志洲:《人民要论:增强中国在国际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人民日报》2017年2月17日,第7版。
  • 〔美〕玛丽·米克尔:《2018年互联网趋势报告》,Code Conference,2018。
  • 《2018年全球数字报告》,美国GlobalWebIndex,https://wearesocial.com/blog/2018/01/global-digital-report-2018,访问日期:2020年9月18日。
  • 《2017年Q1全球互联网用户数据分析》,OFweek光通讯网,https://fiber. ofweek.com/2017-09/ART-210007-8420-30167580.html,访问日期:2019年9月20日。
  • 邓倩:《互联网时代传播赋权研究——基于网民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实证考察》,博士学位论文,武汉大学,2014。
  • 彭兰:《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 张骥等:《中国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战略》,人民出版社,2010。
  •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1933—1989)》,人民日报出版社,1990。
  • 刘波:《如何改善中国的国际形象》,《经济观察报》2010年3月1日,第51版。
  • 周婧:《对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若干思考》,《考试周刊》2008年第28期。
  • 徐稳:《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中国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出路》,《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
  • 〔美〕乔纳森·特纳、简·斯戴兹:《情感社会学》,孙俊才、文军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 崔圣、田田叶:《文化因素对中国对外传播的影响与原因》,《今传媒》2012年第1期。
  • 姚晓东:《如何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美国媒体国际传播的经验及启示》,《江海学刊》2010年第6期。
  • 沈正赋:《新时代我国对外传播手段建设方案》,《中国出版》2018年第6期。
  • Hedley Bull,The Anarchical Society:A Study of Order in World Politics (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77).
  • Stephen Krasner,“Structural Causes and Regime Consequences:Regimes as Intervening Variable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2(1982);Stephen Krasner,ed.,International Regimes (N.Y.: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86).
  • Robert Keohane,After Hegemony:Cooperation and Discord in the World Political Economy (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4).
  • “As Trade Tensions Rise,Fewer Americans See China Favorably,” Pew Research Center,2018.
  • Shaw L.,McCombs M.,Weaver H.,Hamm J.,“Individuals,Groups,and Agenda Melding:A Theory of Social Dissonance,” Journal of Public Opinion Research 11(1999).
  • 潘忠岐:《广义国际规则的形成、创制与变革》,《国际关系研究》2016年第5期。
  • 张志洲:《人民要论:增强中国在国际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人民日报》2017年2月17日,第7版。
  • 〔美〕玛丽·米克尔:《2018年互联网趋势报告》,Code Conference,2018。
  • 《2018年全球数字报告》,美国GlobalWebIndex,https://wearesocial.com/blog/2018/01/global-digital-report-2018,访问日期:2020年9月18日。
  • 《2017年Q1全球互联网用户数据分析》,OFweek光通讯网,https://fiber. ofweek.com/2017-09/ART-210007-8420-30167580.html,访问日期:2019年9月20日。
  • 邓倩:《互联网时代传播赋权研究——基于网民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实证考察》,博士学位论文,武汉大学,2014。
  • 彭兰:《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 张骥等:《中国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战略》,人民出版社,2010。
  •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1933—1989)》,人民日报出版社,1990。
  • 刘波:《如何改善中国的国际形象》,《经济观察报》2010年3月1日,第51版。
  • 周婧:《对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若干思考》,《考试周刊》2008年第28期。
  • 徐稳:《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中国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出路》,《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
  • 〔美〕乔纳森·特纳、简·斯戴兹:《情感社会学》,孙俊才、文军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 崔圣、田田叶:《文化因素对中国对外传播的影响与原因》,《今传媒》2012年第1期。
  • 姚晓东:《如何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美国媒体国际传播的经验及启示》,《江海学刊》2010年第6期。
  • 沈正赋:《新时代我国对外传播手段建设方案》,《中国出版》2018年第6期。
  • Hedley Bull,The Anarchical Society:A Study of Order in World Politics (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77).
  • Stephen Krasner,“Structural Causes and Regime Consequences:Regimes as Intervening Variable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2(1982);Stephen Krasner,ed.,International Regimes (N.Y.: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86).
  • Robert Keohane,After Hegemony:Cooperation and Discord in the World Political Economy (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4).
  • “As Trade Tensions Rise,Fewer Americans See China Favorably,” Pew Research Center,2018.
  • Shaw L.,McCombs M.,Weaver H.,Hamm J.,“Individuals,Groups,and Agenda Melding:A Theory of Social Dissonance,” Journal of Public Opinion Research 11(1999).

新时期中国对外传播的情感动力机制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8.74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第一节 符合国际社会规则的情感动力机制
    1. 一 国际社会规则的建立与界定
    2. 二 对外传播符合国际社会规则的现实价值
      1. (一)中国面临的现实困境
      2. (二)提升中国国际社会规则话语权的需求
    3. 三 符合国际社会规则的情感传播策略
      1. (一)尊重国际社会规则,融通中外
      2. (二)把握好国际社会规则情感传播的着力点
      3. (三)突出中国特色,建构自身话语体系
    4. 四 小结
  • 第二节 满足受众共同心理的情感动力机制
    1. 一 新时期中国对外传播有关受众的现状与问题
      1. (一)新时期中国对外传播受众新特点
      2. (二)新时期中国对外传播忽视受众共同心理研究
    2. 二 满足受众共同心理的情感传播的必要性
      1. (一)满足受众共同心理的情感传播是尊重对外传播规律的表现
      2. (二)满足受众共同心理的情感传播能够有效提升传播效果
    3. 三 满足受众共同心理的途径
      1. (一)从单面宣传向平衡传播转变
      2. (二)以情感打动人,满足受众共同情感
    4. 四 小结
  • 第三节 传播好中国文化的情感动力机制
    1. 一 全球化时代中国文化对外交流的趋势与机遇
      1. (一)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国际背景
      2. (二)中西文化的视角碰撞
      3. (三)中国文化传播中的情感动力机制
    2. 二 当前中国文化对外交往的困境
      1. (一)中国媒体的传播力弱于西方,主要体现为传播方式相对单一、传播方法滞后、传播效果不足
      2. (二)中国的文化传播制度相对经济制度较为滞后
      3. (三)中西方意识形态的差异给中国文化的传播带来了困难
    3. 三 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新途径
      1. (一)激发华人华侨的爱国热情,激发情感动力,进一步建构民族集体记忆
      2. (二)针对目标受众的审美标准,向外界传播中国文化
      3. (三)促进传播语言的本土化,创造民族文化符号
      4. (四)研究文化传播规律,进一步探索创新的传播方式、手段和方法
      5. (五)发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普遍价值
    4. 四 小结
  • 第四节 中国符号国际化的情感动力机制
    1. 一 符号互动理论概述
    2. 二 符号互动理论视角下的中国符号国际化
      1. (一)国际交往中的角色扮演和自我意向
      2. (二)中国符号国际化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3. (三)当前中国符号国际化的现实路径
    3. 三 小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