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产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实践及理论模式研究

摘要

产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是优化土地资源要素配置、提升集约利用水平的重要途径。本报告从企业生命周期、产业用地管理周期两个维度测算产业用地全生命周期,并运用非线性回归模型识别生命周期阶段,分析产业用地供应准入阶段、效益评价阶段和权益退出阶段全过程管理的实践经验和现实矛盾,探索基于生命周期的产业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评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66.1%的企业生命周期不超过5年,99.6%的企业生命周期不超过30年;产业用地集约利用水平随着企业生命周期的演变呈先升后降的变化态势,衰退阶段产业用地利用效率低;研究区企业生命周期与土地供应年期不同步、供后监管主体难落实、盘活退出机制难推进等现实矛盾突出,应结合企业生命周期阶段特征实施弹性供地和差别化管理政策。

作者

周小丹 ,江苏省国土资源研究中心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评价。
陆春锋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土地利用与规划、国土资源评价及管理政策研究。
施海霞 ,江苏省土地勘测规划院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土地调查与评价、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理论及政策研究、土地资源管理宏观形势分析等。
贾文慧 ,江苏省土地勘测规划院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土地调查与评价、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理论及政策研究。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1]Haire,M.,Biological Models and Empirical Histories of the Growth of Organizations. New York John Wiley,1959.
  • [2]Gardner,J. W.,“How to Prevent Organizational Dry Rot,” Harper’s Magazine,1965.
  • [3]魏光兴:《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综述及简评》,《生产力研究》2005年第6期。
  • [4]宋常、刘司慧:《中国企业生命周期阶段划分及其度量研究》,《商业研究》2011年第1期。
  • [5]赵小风、刘梦丽、楼佳俊等:《江苏省工业企业对用地供应方式选择偏好及影响因素——11个地级市1300家企业的调研分析》,《中国土地科学》2019年第7期。
  • [6]楼佳俊、赵小风、王黎明等:《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工业用地供应:以江苏省为例》,《现代城市研究》2017年第10期。
  • [7]王聪聪、张俊峰、翁煜炜:《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产业用地差别化管理研究》,《资源开发与市场》2019年第8期。
  • [8]Deangelo,H.,Deangelo,L.,Stulz,R.M.,“Dividend Policy and the Earned/Contributed Capital Mix:A Test of the Life-Cycle Theory,”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6,81(2).
  • [9]熊义杰:《企业生命周期分析方法研究》,《数理统计与管理》2002年第3期。

产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实践及理论模式研究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9.58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报告目录

  • 一 江苏省工业企业生命周期现状
    1. (一)资料来源和调查方法
    2. (二)企业生命周期测算方法
    3. (三)江苏省工业企业生命周期测算
      1. 1.基于全省注销企业调查样点数据
      2. 2.基于典型企业调查样点数据
      3. 3.多口径生命周期测算结果对比分析
  • 二 基于生命周期阶段识别的集约利用评价
    1. (一)生命周期阶段识别方法
    2. (二)产业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评价
  • 三 产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目标及问题剖析
    1. (一)产业用地阶段管理目标
    2. (二)产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实践问题剖析
      1. 1.企业生命周期与土地供应年期不同步
      2. 2.供后监管主体难落实
      3. 3.盘活退出机制难推进
  • 四 产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构建
    1. (一)产业用地全生命周期影响因素分析
      1. 1.市场经济环境
      2. 2.政策管制环境
    2. (二)产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理论模式
      1. 1.创新型管理模式
      2. 2.开拓型管理模式
      3. 3.平稳型管理模式
      4. 4.保守型管理模式
  • 五 研究结论和措施建议
    1. (一)研究结论
    2. (二)措施建议
      1. 1.建立“全资源+全周期”的产业用地生命周期管理制度
      2. 2.探索多元化的产业用地供应方式
      3. 3.实行工业企业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综合监管
      4. 4.健全低效用地退出机制

报告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