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从私有发展到共有发展

摘要

本文通过云南省一个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的个案,探讨应对私有化和个体化的本土文化逻辑,进而提出共有发展的理念并讨论其理论意涵。一方面,政府协助创立的私有股份有限公司在实践中被该寨转变为由全体村民共有的公司,其产权与收益被平均分配;另一方面,面对外界施加的共有文化资源个体化的压力,该寨推出了文化代理人,维护了集体的和谐和共同利益。共有发展不同于私有发展和公有发展,其发展目标是共同体内每个人的发展。“共有”指导着该寨人关于“发展”的一系列实践,是实现村落共同体延续和村民共同发展的深层原因所在。在当前的民族地区发展和乡村振兴实践中,应充分重视“共有”等地方性知识在民族文化保护和村落发展中的作用。

作者

雷李洪 ,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埃斯科瓦尔,阿图罗,2011,《遭遇发展——第三世界的形成与瓦解》,汪淳玉、吴慧芳、潘璐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曹端波、陈志永,2015,《遭遇发展的村落共同体:以贵州雷山县上郎德苗寨为例》,《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6期,第46~57页。
  • 郭占锋,2010,《走出参与式发展的“表象”——发展人类学视角下的国际发展项目》,《开放时代》第1期,第130~139页。
  • 和少英,2009,《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本体论”问题》,《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期,第17~24页。
  • 黄志辉,2016,《“嵌入”的多重面向——发展主义的危机与回应》,《思想战线》第1期,第96~104页。
  • 加德纳,凯蒂、大卫·刘易斯,2008,《人类学、发展与后现代挑战》,张有春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雷李洪,2020,《云南拉祜纳小家庭制度及其运作机制研究》,《北京社会科学》第9期,第33~42页。
  • 列维-斯特劳斯,克洛德,2006,《结构人类学》第2卷,张祖建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刘旺、王汝辉,2008,《文化权理论在少数民族社区旅游发展中的应用研究——以四川省理县桃坪羌寨为例》,《旅游科学》第2期,第63~68页。
  • 麻国庆,2017,《民族村寨的保护与活化》,《旅游学刊》第2期,第5~7页。
  • 钠日碧力戈,1987,《民族社会的文化生态》,《内蒙古社会科学》第6期,第38~40页。
  • 森,阿玛蒂亚,2002,《以自由看待发展》,任赜、于真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石莲凤,2016,《快乐拉祜:拉祜文化新符号建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云南民族大学。
  • 斯科特,詹姆斯,2004,《国家的视角:那些试图改善人类状况的项目是如何失败的》,王晓毅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王凤娇,2011,《旅游人类学视角下的民族村寨自主发展——以四川省职阿坝州理县桃坪羌寨为例》,硕士学位论文,中央民族大学。
  • 韦伯斯特,安德鲁,1987,《发展社会学》,白桦、丁一凡译,华夏出版社。
  • 沃勒斯坦,伊曼纽尔,2001,《发展是指路灯还是幻象?》,载许宝强、汪晖选编《发展的幻象》,中央编译出版社。
  • 吴毅,2017,《自我主义个体化:一个苗寨共同体的“钱”途“昧”路》,博士学位论文,清华大学。
  • 辛允星,2017,《“发展”是如何被接纳的——羌族村落社会的“观念史”》,《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期,第5~15页。
  • 徐新建,2000,《开发中国:“民族旅游”与“旅游民族”的形成与影响——以“穿青人”、“银水寨”和“藏羌村”为案例的评述》,《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第7期,第1~9页。
  • 杨慧,2003,《民族旅游与族群认同、传统文化复兴及重建——云南民族旅游开发中的“族群”及其应用泛化的检讨》,《思想战线》第1期,第41~44页。
  • 杨小柳,2007,《发展研究:人类学的历程》,《社会学研究》第4期,第1~12页。
  • 张小军,2016,《白水社区发展基金启示:共有基础上的个人所有制——兼论破解“经济学的哥德巴赫猜想”》,《开放时代》第6期,第82~94页。
  • 张小军、吴毅,2017,《何谓旅游?——旅游人类学视角的思考》,《旅游学刊》第7期,第119~126页。
  • 张晓松、张小军,2014,《过度商业化与民族文化多样性危机》,《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第4期,第138~143页。
  • 周大鸣,2012,《树立文化多元理念,避免民族旅游中的同质化倾向》,《旅游学刊》第11期,第16~17页。
  • 周大鸣,2014,《人类学与民族旅游:中国的实践》,《旅游学刊》第2期,第103~109页。
  • 庄孔韶、方静文,2012,《从组织文化到作为文化的组织——一支人类学研究团队的学理线索》,《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5期,第18~27页。
  • 宗晓莲,2004,《旅游开发背景下东巴文化的新际遇》,《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6期,第73~80页。
  • Cernea,Michael M. 1995. “Social Organization and Development Anthropology:The 1995 Malinowski Award Lecture.” Human Organization 54(3):340-352.
  • Chambers,Robert. 2014. Rural Development:Putting the Last First. London:Routledge.
  • Crush,Jonathan Scott. 1995. Power of Development. Hove,UK:Psychology Press.
  • Ferguson,James. 1990. The Anti-Politics Machine:“Development”,Depoliticization and Bureaucratic Power in Lesotho.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Hobart,Mark. 1993. “Introduction:The Growth of Ignorance?” in M.Hobart(ed.). An Anthropological Critique of Development:The Growth of Ignorance. London:Routledge.
  • King,Victor T. 1999. Anthropology and Development in South-East Asia:Theory and Practice.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Kottak,Conrad Phillip. 1990. “Cultur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merican Anthropologist 92(3):723-731.
  • Turton,D. 1988. “Anthropology and Development.” in P.F.Leeson and M.Minogue(eds.). Perspectives on Development:Perspectives on Development:Cross-disciplinary Themes in Development Studies. Manchester,UK: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 Williams,Raymond. 2014. Keywords:A Vocabulary of Culture and Society.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从私有发展到共有发展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6.25 查看全文 >

VIP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