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女大学生村官的日常策略与性别再生产

摘要

大学生村官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主体,因其“局外人”身份在传统乡土社会中遭遇多种阻力,其中的女大学生村官还要面对额外的性别压力。通过民族志研究,本文展现了Z市女大学生村官如何将“女性符号”转化为日常生存策略中的“弱者的武器”以应对其自身所处的多重困境。具体策略包括(1)家庭角色公共化:清扫与看护;(2)性别“软策略”:撒娇与诉苦;(3)身体特质工具化:外在形象与生活习惯。但“弱者的武器”依然是女大学生村官对社会性别符号的顺应,并实现了后者的再生产。

作者

王海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清华大学社会学博士。
刘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助理编辑。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巴拉巴诺娃,E.C.,2007,《女性经济依附性的实质原因及后果》,《国外社会科学》第5期,第108~110页。
  • 鲍尔多,苏珊,2009,《不能承受之重:女性主义、西方文化与身体》,綦亮、赵育春译,江苏人民出版社。
  • 波伏娃,西蒙娜·德,2004,《第二性》,陶铁柱译,中国书籍出版社。
  • 布尔迪厄,皮埃尔,2012,《男性统治》,刘晖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陈锋,2011,《依附性支配:农村妇女家庭地位变迁的一种解释框架——基于辽东地区幸福村的实地调查》,《西北人口》第1期,第83~87页。
  • 陈琼,2005,《村庄治理中的女村官研究——以江西三个村为例》,硕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
  • 杜洁,2006,《以研究促进政策和法律纳入社会性别视角——社会性别与法律/政策项目的探索》,《妇女研究论丛》第S2期,第6~10页。
  • 格尔茨,克利福德,1999,《文化的解释》,韩莉译,译林出版社。
  • 郭于华,2002,《“弱者的武器”与“隐藏的文本”——研究农民反抗的底层视角》,《读书》第7期,第11~18页。
  • 果敦,L.K.,1989,《性别社会学》,程志民译,重庆出版社。
  • 何路社,2012,《农村人才外流弱化了农村政治治理》,《农村工作通讯》第5期,第37页。
  • 贺雪峰,2000,《面子、利益与村庄的性质——村支书与村主任关系的一个解释框架》,《开放时代》第11期,第62~67页。
  • 贺雪峰,2018,《中国农村的区域差异与性别问题》,《云南行政学院学报》第1期,第4页。
  • 胡红霞、李达,2019,《近十年中国女大学生村官研究回顾与展望》,《中华女子学院学报》第1期,第28~35页。
  • 胡志鹏、闫淑敏,2014,《女性高管成长中的三重玻璃天花板及其突破路径》,《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第7期,第30~36页。
  • 黄南珊,1991,《泪文学与情感表现》,《广西社会科学》第2期,第134~138页。
  • 黄盈盈,2008,《身体·性·性感:对中国城市年轻女性的日常生活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黄宗智,2000,《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中华书局。
  • 李春玲,2009,《中国职业性别隔离的现状及变化趋势》,《江苏社会科学》第3期,第9~16页。
  • 李娇,2010,《被“政治化”的女人和女人的“政治”之道》,硕士学位论文,云南大学。
  • 李培林,2004,《村落终结的社会逻辑——羊城村的故事》,《江苏社会科学》第1期,第1~10页。
  • 李秀颖,2013,《村庄治理中的女村官研究:以湖州市为例》,硕士学位论文,浙江大学。
  • 栗振宇、彭爌,2007,《大学生“村官”的“角色社会化”研究》,《中国青年研究》第9期,第50~54页。
  • 廖旖旎、聂建亮、王彩云,2017,《个体生命历程视角下乡镇女干部职业生涯轨迹研究》,《青年研究》第2期,第47~55页。
  • 刘爱玉、佟新、付伟,2015,《双薪家庭的家务性别分工:经济依赖、性别观念或情感表达》,《社会》第2期,第109~136页。
  • 刘筱红、陈琼,2005,《村庄权力系统中女村官地位的类型分析——基于江西三个村的实证调查》,《妇女研究论丛》第1期,第19~22页。
  • 刘燕舞,2013,《农村老年人自杀及其危机干预(1980—2009)》,《南方人口》第2期,第57~64页。
  • 吕洪良、吕书良,2009,《新农村建设与大学生村官政策》,《中州学刊》第1期,第21~24页。
  • 罗家德、孙瑜、谢朝霞、和珊珊,2013,《自组织运作过程中的能人现象》,《中国社会科学》第10期,第86~101页。
  • 蒙艺、马遥,2021,《欲把关怀寄酒樽:当代中国城市青年女性饮酒行为实践研究》,《青年发展论坛》第2期,第56~65页。
  • 辇雪妮,2009,《我国妇女参政中“权力尖端缺损”现象的成因及对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
  • 潘锦棠,2003,《性别人力资本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第3期,第94~104页。
  • 钱德洲、刘祖云,2018,《从“嵌入”到“融合”: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弱化与优化》,《江苏社会科学》第4期,第107~113页。
  • 强舸,2019,《制度环境与治理需要如何塑造中国官场的酒文化——基于县域官员饮酒行为的实证研究》,《社会学研究》第4期,第170~192页。
  • 卿石松,2011,《职位晋升中的性别歧视》,《管理世界》第11期,第28~38页。
  • 任颋、王峥,2010,《女性参与高管团队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基于中国民营企业的实证研究》,《南开管理评论》第5期,第81~91页。
  • 斯科特,詹姆斯,2011,《弱者的武器》,郑广怀等译,译林出版社。
  • 斯科特,詹姆斯,2016,《逃避统治的艺术》,王晓毅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宋月萍,2007,《职业流动中的性别差异:审视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经济学》(季刊)第2期,第629~654页。
  • 仝志辉,2002,《农民选举参与中的精英动员》,《社会学研究》第1期,第1~9页。
  • 佟新,2005,《社会性别研究导论:两性不平等的社会机制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
  • 王会、郭俊霞,2014,《发达地区农村的社会分化与妇女地位》,《人文杂志》第7期,第116~119页。
  • 王亚华、舒全峰,2018,《中国乡村干部的公共服务动机:定量测度与影响因素》,《新产经》第3期,第93~102页。
  • 吴霓,2004,《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教育研究》第10期,第15~18页。
  • 吴毅,2007,《“权力—利益的结构之网”与农民群体性利益的表达困境——对一起石场纠纷案例的分析》,《社会学研究》第5期,第21~45页。
  • 肖薇、罗瑾琏,2013,《第二代性别偏见与女性领导力开发》,《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第9期,第96~99页。
  • 徐林清,2004,《女性就业的行业——工资倾向与性别歧视》,《妇女研究论丛》第2期,第34~38页。
  • 徐敏、方瑾,2003,《现代女性“才”“貌”之社会优势比较研究》,《社会》第5期,第12~15页。
  • 杨雪云,2011,《“乡村干部利益群体”:理论溯源及其凸显出的问题》,《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第6期,第147~150页。
  • 赵慧军、王丹,2006,《浅议职业女性玻璃天花板知觉及其效应》,《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第5期,第97~99页。
  • 赵秀玲,2018,《如何破解党的领导“脚底松软”难题》,《人民论坛》第9期,第26~28页。
  • 郑庆杰,2010,《飘移之间:大学生村官的身份建构与认同》,《青年研究》第5期,第45~54页。
  • 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大学生“村官”课题组,2008,《2008年大学生村官发展研究报告(节选)》,《中国大学生就业》第10期,第31~33页。
  • 朱海忠,2008,《制度背景下的农村留守妇女问题》,《西北人口》第1期,第85~89页。
  • Ibarra,Herminia. 1993. “Personal Networks of Women and Minorities in Management:A Conceptual Framework.”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8(1):56-87.
  • Ragins,Belle Rose,Bickley Townsend and Mary Mattis. 1998. “Gender Gap in the Executive Suite:CEOs and Female Executives Report on Breaking the Glass Ceiling.”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 12(1):28-42.
  • Ross-Smith,Anne and Kate Huppatz. 2010. “Management,Women and Gender Capital.” Gender,Work & Organization 17(5):547-566.
  • Scott,J.W. 1986. “Gender:A Useful Category of Historical Analysis.” 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91(5):1053-1075.
  • West,Candace and Don H.Zimmerman. 1987. “Doing Gender.” Gender & Society 1(2):125-151.

女大学生村官的日常策略与性别再生产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7.42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论文目录

  • 一 国家制度与乡土社会之间的弱势精英
  • 二 文献回顾:职业、性别与底层视角
    1. (一)大学生村官与女性工作者的双重身份
    2. (二)底层视角:“女性符号”作为日常策略
  • 三 民族志与田野点介绍
    1. (一)乡村振兴项目下的民族志研究
    2. (二)田野点与研究对象简介
  • 四 “弱者的武器”:女大学生村官的日常策略
    1. (一)家庭角色公共化:清扫与看护
      1. 1.清扫:逆势而为,润物无声
      2. 2.看护:触机而发,可遇不可求
    2. (二)性别“软策略”:撒娇与诉苦
      1. 1.“硬”的一面:时间、精力与汗水
      2. 2.“软”的一面:撒娇,“女儿”身份的建构
      3. 3.“软”的一面:诉苦,眼泪作为武器
    3. (三)身体特质工具化:外在形象与生活习惯
      1. 1.外在形象的工具化
      2. 2.生活习惯的工具化
  • 五 结论与反思
    1. (一)“弱者的武器”:女大学生村官日常策略中的“女性符号”
    2. (二)延伸:家庭角色扮演失败与线上虚拟印象管理
    3. (三)性别再生产:强化男性统治的“女性符号”

论文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