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涉腐涉纪网络舆情的特征、分类及应对策略研究

摘要

涉腐涉纪网络舆情具有敏感度高、态度倾向性强、传播传染力大、生命周期复杂等特点。本文根据舆情主体、舆情功能目的、舆情生命力三个发生学特征对G市H区2010~2019年的102个涉腐涉纪典型舆情案例进行统计分析,将其划分为“利益受损者网络发动模式”、“信息掌握者网络曝光模式”、“不法目的者网络炒作模式”和“时政关注者网络建言模式”四种发生模式,并提出如下建议:以提高涉腐涉纪网络舆情应对效率和效果为目的,打通涉腐涉纪网络舆情的安全阀、打造涉腐涉纪网格舆情高效处置链条、提升纪检监察部门-媒体/意见领袖信息通报共享的合作效应、形成机制制度与法治建设严密完整的长效体系。此外,本文还提出基于不同的发生模式有所侧重地强化舆情处置中的关键应对环节。

作者

黎春蕾 ,1988年生,广东惠州人,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纪委监委,研究方向为网络反腐。
Li Chunlei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曹军辉、王瑛,2019,《涉腐网络舆情的网格化治理机制研究》,《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6期。
  • 福建省纪委、监察厅课题组,2014,《如何应对和处置网络涉腐舆情》,《中国纪检监察报》,1月13日,第3版。
  • 金飞、杨君,2019,《反腐语境下我国网络社区治理的公共性建构研究》,《党政研究》第4期。
  • 科塞,1989,《社会冲突的功能》,华夏出版社。
  • 廖洪兰,2013,《网络涉腐舆情的监督优势及科学化管理》,《廉政文化研究》第4期。
  • 刘碧强、王琳,2015,《微时代新媒体涉腐舆情公众参与研究》,《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期。
  • 刘碧强、张可凡,2016,《微时代网络涉腐舆情引导研究》,《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期。
  • 马瑞,2019,《新形势下网络反腐问题研究》,《长春师范大学学报》第7期。
  • 欧阳振,2013,《如何让涉腐网络舆情释放“正能量”》,《中国纪检监察报》,12月9日,第3版。
  • 彭亮,2017,《J省纪检监察机关应对网络涉腐舆情的策略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
  • 彭知辉,2014,《政府视域网络舆情研究现状及反思》,《舆情研究》第9期。
  • 汪晓云,2005,《人文科学发生学:意义、方法与问题》,《光明日报》,1月11日,第B4版。
  • 王健,2019,《论建立快速反应的网络涉腐舆情处置机制——从严书记事件谈起》,《决策与信息》第1期。
  • 王振东,2019,《新时期网络反腐法律规制的完善探析》,《西部学刊》第11期。
  • 吴邦江,2015,《关于网络涉腐舆情有效引导的路径研究》,《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第6期。
  • 曾超鹏、何国平、丁勇勃,2014,《如何变被动应对为主动回应》,《中国纪检监察报》,8月4日,第3版。

涉腐涉纪网络舆情的特征、分类及应对策略研究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5.85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论文目录

  • 引言
  • 一 涉腐涉纪网络舆情分类
  • 二 涉腐涉纪网络舆情主要特征
    1. (一)敏感度高
    2. (二)态度倾向性强
    3. (三)传播扩散力大
    4. (四)生命力特征复杂
  • 三 应对策略探讨
    1. (一)打通涉腐涉纪网络舆情的安全阀
      1. 1.畅通沟通渠道
      2. 2.提升媒介素养
      3. 3.处置透明公开
    2. (二)打造涉腐涉纪网络舆情的高效处置链条
      1. 1.强化全程监测
      2. 2.快速调查分类
      3. 3.科学研判分级
      4. 4.实施联动处置
      5. 5.把握时度效
    3. (三)提高纪检监察部门-媒体/意见领袖信息通报共享的合作效应
    4. (四)形成机制制度与法治建设严密完整的长效体系
    5. (五)基于不同发生模式的应对侧重点
      1. 1.利益受损者网络发动模式
      2. 2.信息掌握者网络曝光模式
      3. 3.不法目的者网络炒作模式
      4. 4.时政关注者网络建言模式
  • 结论

论文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