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央”与家屋的生命力:基于墨脱县门巴族村落的研究

摘要

本文基于笔者在西藏自治区墨脱县肯肯村的田野调查材料撰写而成,主要探讨门巴族家屋与存在其中的“央”的关系,包括家屋建造时如何引“央”进入,在家屋的日常生活中怎样去维持甚至增加“央”的存在,以及如何进行家屋内“央”的代际传递这三个问题。笔者认为在门巴族社会中,“央”与家屋之间具有一种不可分离的关系,而且“央”作为门巴族家屋的文化表达符号,能够说明门巴族社会具备列维-施特劳斯所言的家屋社会的特征。“央”赋予家屋生命力,协调家屋内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将家屋与广大的自然世界联系起来。

作者

格茸扎什 ,男,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民族学专业2019级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布迪厄,皮埃尔,2012,《实践感》,蒋梓骅译,译林出版社。
  • 才贝,2010,《阿尼玛卿山神文化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央民族大学。
  • 才贝,2017,《藏族“央”概念探析——以阿尼玛卿“央拉”为例》,《青海民族研究》第3期。
  • 陈波,2009,《生活在香巴拉:对西藏五十年间一个文明化村落的实地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陈默,2009,《西藏农区的家屋空间及其意义——以西藏曲水县茶巴朗村社区调查为例》,《中国藏学》第1期。
  • 才项多杰,2013,《藏族“央达”文化解析》,《青藏高原论坛》(社会科学版)第2期。
  • 旦正加,2007,《藏族“央”文化探析》,硕士学位论文,中央民族大学。
  • 郭立新,2004,《打造生命:龙脊壮族竖房活动分析》,《广西民族研究》第1期。
  • 谷宇,2020,《黎族家屋生命力象征与空间秩序》,《思想战线》第4期。
  • 何翠萍,1997,《云南景颇、载瓦人的丧葬仪礼及“竹”与“家屋”人观的形成》,“生命仪礼与人观”小型研讨会,中国台湾。
  • 何翠萍,2011,《人与家屋:从中国西南几个族群的例子谈起》,载张江华、张佩国主编《区域文化与地方社会:“区域社会与文化类型”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学林出版社。
  • 何翠萍,2013,《变动中的亲属伦理——二十世纪晚期中国山居载瓦人家屋人观的案例》,《台湾人类学刊》第2期。
  • 何海狮,2015,《家屋与家先:粤北过山瑶的家观念与实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降边嘉措,1994,《关于“央”的观念及藏族先民的自然崇拜》,《西藏研究》第1期。
  • 考,乔凡尼,2015,《“某时”观念:云南藏族神山卡瓦格博的事件、身体与运势观》,沈海梅、贺佳乐、杨鑫磊译,《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2期。
  • 巨浪、宗喀·漾正冈布,2020,《火塘衰落与客厅兴起:嘉绒家屋中神圣空间的分化现象探析》,《建筑学报》第7期。
  • 李锦,2012,《人神分界和僧俗分类:家屋空间的上下秩序——对雅安市宝兴县硗碛藏族乡的田野调查》,《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8期。
  • 刘朦,2016,《神山、家屋与寺院:藏族仪式象征空间的原型同构性》,《民族论坛》第5期。
  • 林耀华,1985,《川康嘉戎的家族与婚姻》,载林耀华著《民族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摩尔根,路易斯,1992,《印第安人的房屋建筑与家室生活》,秦学圣、汪季琦、顾宪成译,秦学圣校,文物出版社。
  • 石奕龙、方明,2013,《云南布朗莽人家屋文化的变迁及调适》,《民族研究》第3期。
  • 苏世天,2019,《家庭分合与地方互动:老挝佬族的家屋生命》,《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4期。
  • 衣辉锋,2004,《家屋的建构与人观的叠合——宜州“百姓人”家屋文化研究》,《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6期。
  • 赵晓梅,2020,《家先祭祀与空间变迁——桂北苗瑶家屋二柱象征意义的获得》,《建筑学报》第6期。
  • Lévi-Strauss,Claude,1982,The Way of the Masks,Translated by Sylvia Modelski,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 Carsten,J.,Hugh-Jones,S.,1995,About the House:Lévi-Strauss and Beyond,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央”与家屋的生命力:基于墨脱县门巴族村落的研究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10.73 查看全文 >

VIP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