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十七年”时期北京群众文艺创作的审美倾向

摘要

“十七年”时期(1949~1966年)北京的文艺工作取得了卓越的成效,广大业余群众在中央的领导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创作活动,各行各业中涌现出一批批优秀的创作人才。不同于专业化的创作机构,这一时期北京群众文艺创作在形式上呈现明显的口语化、通俗化、幽默化的审美倾向。群众文艺作品主要围绕作者的个人生活和工作环境进行创作,带有明显的浪漫主义色彩。以《北京市大中学生文艺创作观摩演出会歌曲材料》为代表的音乐创作,采用昂扬、激荡的旋律,歌颂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的美好生活。作为民间曲艺代表的快板作品创作,在这一时期也得到广泛发展。它通过韵律式的讲述方式,反映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伴随着工人文化的开展,北京工人诗歌创作在这一时期如火如荼地进行。这些诗歌透过想象、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展现出劳动过程中的美好时刻。

作者

王宁宁 ,大连大学文学院讲师。
Wang Ningning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十七年”时期北京群众文艺创作的审美倾向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6.08 查看全文 >

VIP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