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未来全球经济复苏的特征、风险及中国应对

摘要

2021年上半年,全球主要经济体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均采取了积极的扩张型政策,加之疫苗快速推广,全球经济增长迎来复苏曙光,经济复苏明显好于预期。但全球经济的复苏呈现显著的不均衡性,这种不均衡不仅体现在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之间,而且发达经济体内部也呈现一定的分化;另外,它也体现为经济增长不平衡带来的通胀和金融风险等结构性风险。由于发达国家经济复苏整体上快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货币政策可能呈现先缩减QE后加息进程,各国的货币政策正常化节奏总体上比2016年货币政策调整节奏更紧凑。为了应对外部风险,建议宏观调控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以结构性政策为主要抓手,以突出问题风险为重点领域,把握时度效,精准施策,在精准实施财政、货币、就业等调控政策的同时,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使经济在恢复中达到更高水平的均衡。

作者

汪川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IMF:《世界经济展望》,2021年4月。
  • IMF:《中国:2020年国别报告》,2020年11月。
  •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2020贸易和发展报告》,2020年9月。
  • 闫坤、汪川:《统筹把握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经济日报》2021年1月22日。
  • 张茉楠:《对第三次全球经济大冲击的判断及对策》,《国际商务财会》2020年第3期。
  • Bayer,C.,Luetticke,R.,Pham-Dao,L.,and Tjaden,V.,“Precautionary Savings,Illiquid Assets,and the Aggregate Consequences of Shocks to Household Income Risk”,Econometrica,2019,87(1):255-290.
  • Challe,E.,Matheron,J.,Ragot,X.,and Rubio-Ramirez,J.F.,“Precautionary Saving and Aggregate Demand”,Quantitative Economics,2017,8(2):435-478.
  • 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China and the World:Inside the Dynamics of a Changing Relationship”,July 2019.
  • IMF:《世界经济展望》,2021年4月。
  • IMF:《中国:2020年国别报告》,2020年11月。
  •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2020贸易和发展报告》,2020年9月。
  • 闫坤、汪川:《统筹把握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经济日报》2021年1月22日。
  • 张茉楠:《对第三次全球经济大冲击的判断及对策》,《国际商务财会》2020年第3期。
  • Bayer,C.,Luetticke,R.,Pham-Dao,L.,and Tjaden,V.,“Precautionary Savings,Illiquid Assets,and the Aggregate Consequences of Shocks to Household Income Risk”,Econometrica,2019,87(1):255-290.
  • Challe,E.,Matheron,J.,Ragot,X.,and Rubio-Ramirez,J.F.,“Precautionary Saving and Aggregate Demand”,Quantitative Economics,2017,8(2):435-478.
  • 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China and the World:Inside the Dynamics of a Changing Relationship”,July 2019.

未来全球经济复苏的特征、风险及中国应对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8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一 全球经济复苏的特征:复苏和不平衡相伴
    1. (一)全球经济复苏加快
    2. (二)全球经济面临不平衡挑战
  • 二 全球经济金融风险水平提升
    1. (一)货币政策正常化提速加剧利率汇率风险
    2. (二)复苏不平衡造成全球结构性风险加剧
  • 三 未来全球经济复苏的趋势
  • 四 中国的应对策略
    1. (一)宏观调控方式需要转型升级,调控目标有待适度调整
    2. (二)增强货币政策灵活度,注重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风险
    3. (三)补齐产业短板,加快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