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四库馆臣校雠著录礼类文献再探

摘要

有清一代是传统礼学的极盛时期,文献整理研究蔚为风气,名家名著不断涌现,学术体系得以重构。其中,乾隆朝后期四库馆臣校雠著录礼类文献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在乾隆“文治”政策的背景下,朝廷陆续开经史、三礼诸馆,两代学人递次校刻和编修礼学文献,礼学重要问题逐渐得到朝野士林的全面关注。四库馆开,礼类文献的校雠著录活动较为突出:一则校办人员众多、所校文献广泛;二则校雠内容丰富、校勘方法多样;三则著录体例详备、分类构造完整。在武英殿校刊《三礼注疏》、三礼馆纂修《钦定三礼义疏》及秦蕙田集诸儒编纂《五礼通考》等的基础上,四库馆臣开启了考证和经世双重面向的治礼方向,在礼学文献整理研究及清代礼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

吴国武 ,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副教授。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四库馆臣校雠著录礼类文献再探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12.88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引言
  • 一 校雠著录礼类文献的校办人员
    1. 1.纂校协勘和总纂总阅总裁礼类文献的馆臣
      1. (1)《永乐大典》和各省送到遗书中的纂修分校
      2. (2)黄签考证纂修官、总目协勘官和总纂、总阅、总裁官的校办
    2. 2.文渊阁《四库全书》所载礼类文献副页题署衔名的馆臣
      1. (1)校对、覆校和总校礼类文献的校勘官
      2. (2)详校覆勘礼类文献的校勘官
      3. (3)绘图誊录礼类文献的馆臣
  • 二 校雠著录所涉的礼类文献
    1. 1.《永乐大典》中拟辑已辑、内府原藏及京内外官员呈送的礼类文献
    2. 2.各省进呈的礼类文献
    3. 3.《总目》所见礼类文献
  • 三 礼类文献如何校雠著录
    1. 1.从《四库全书考证》和文渊阁四库本按注看礼类文献的校雠问题
      1. (1)厘定经注文本和校改经注疏文字句
      2. (2)礼制考证和经义辨析
    2. 2.从四库系列目录看礼类文献的著录问题
      1. (1)礼类文献的著录原则体例
      2. (2)礼类文献的分类新构造和礼学的经世考证面向
  • 结语

章节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