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由中国“社会心理学”迈向“中国社会心理学”

关键词

作者

杨中芳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教授,基础心理学和社会学博士生导师。多年来一直从事社会心理学研究工作,尤其致力于研究中国人的自我及人际关系,近年来侧重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即“中庸”的思想)对中国人心理与行为的影响。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柏杨,1985,《丑陋的中国人》,香港:艺文图书公司。
  • 何秀煌,1982,《从方法论的观点看社会科学研究的中国化问题》,载杨国枢、文崇一编《社会及行为科学研究的中国化》,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
  • 孙隆基,1983,《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香港:壹山出版社。
  • 杨中芳,1987,《试谈中国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发展方向》,《社会学研究》第4期。
  • 杨中芳,1988,《欲速则不达:试论发展社会心理学的“基础研究”》,《社会心理研究》第1期。
  • 叶启政,1985,《边陲性与学术发展:再论社会科学中国化》,载李亦园、杨国枢、文崇一编《现代化与中国化论集》,台北:桂冠图书公司。
  • Anderson,N.H,1965,“Averaging Versus Adding as a Stimulus-Combination Rule in Impression Formation”,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No.70(4),pp.394-400.
  • Asch,S.E.,1951,“Effects of Group Pressure up on the Modification and Distortion of Judgments”,ln H.Guetzkow(Ed.),Groups,Leadership and Men:Research in Human Relations,Pittsburgh,P.A.:Canegie Press.

由中国“社会心理学”迈向“中国社会心理学”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1.75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引言
  • 对“具有中国特色”的几个误解
  • 对误解的澄清
  • 什么是中国社会心理学的本土化?
  • 如何使中国社会心理学本土化?
    1. (一)充分利用本土的材料
    2. (二)探讨本土的概念
    3. (三)透过对文化、历史及社会的了解,寻求中国人表现社会心理的方式
    4. (四)不排斥外国概念及理论
    5. (五)要研究完整的中国“人”
    6. (六)建立了解中国人社会行为的知识体系

查看更多>>>